硖口镇
一名峡口镇。在今湖南洞口县西北五里。《清一统志·宝庆府二》 作 “硖口”。
一名峡口镇。在今湖南洞口县西北五里。《清一统志·宝庆府二》 作 “硖口”。
①在今山西怀仁县东南十五里上海子村与下海子村附近。《方舆纪要》 卷44怀仁县: 海子在“县东十五里。周三十里。其西北有泉源不可测,居民资以灌溉”。清代称镇子海,水渐涸,皆为禾黍之地。②即今四川西昌市东
①北魏置,属泾州。治所在泾阳县(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四十里)。辖境相当今甘肃平凉、镇原二市县地。北周废。②北魏正光三年(522)置,治所在汧城(今陕西陇县东南等里)。辖境相当今陕西陇县、千阳、宝鸡等县市地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由龙岩县东西洋巡司及永安、大田两县部分地置,属漳州府。治所即今福建漳平市西北双洋镇。《清一统志·龙岩州》:东西洋,“今宁洋县治。……以巡司为县治, 以东西洋皆安静为名”。清雍
在今江苏涟水县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22安东县:一帆河“南接东涟,北通海州,东北遏蛮、白阳等河,凡十余道,皆西接官河,东入一帆河, 以达于海”。
北宋政和中改青龙镇为通惠镇。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寻复为青龙镇。古镇名。宋政和中由青龙镇改名,在今上海市青浦区东北旧青浦。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复名青龙镇。
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北。明正德末设巡司于此。在今福建省霞浦县西北。明正德末于此设巡检司。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七十里。山之坳有凤池,广三、四亩。相传有五色鸟常浴于此,意其为凤,故名。《十国纪年》:“闽王葬夫人任氏于闽县凤池山。”即此。②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白石乡和杉岭乡交界处。清
1941年1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招远县北部析置,治杜家村 (今山东招远市西北杜家)。1950年1月撤销,并入招远县。旧县名。又称北招县。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1年由招远县北部析置,治今招远市杜家村。以
在今湖南郴县北。《舆地纪胜》 卷57郴州: 栖凤水 “在郴县北五十里。自桂阳军甘陂出”。《方舆纪要》 卷82郴州: 栖凤水 “源出桂阳州南之龙渡山,东北流入州境,至州北五十里之栖凤渡,因名栖凤水。入永
明成化十一年(1475)余子俊改石涝池寨置,在今陕西定边县南。清康熙《延绥镇志》卷1:石涝池堡“宋盐池地,水卤不可饮。东有石涝池,人赖汲饮,故名。……今裁,并入定边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