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岭
即库舍图达巴。在今新疆哈密市北、南山口一带。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 20: 库舍图达巴 “即巴尔库勒南山,山径稍夷,为南北通行之道。俗名东打坂,打坂即达巴之转音,盖言岭也。……自哈密东北行五十里为南山口,即山南入岭处,上有唐左屯卫将军姜行本碑。……按库舍图达巴,译言碑岭,姜碑现存。是岭以碑名无疑也”。
即库舍图达巴。在今新疆哈密市北、南山口一带。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 20: 库舍图达巴 “即巴尔库勒南山,山径稍夷,为南北通行之道。俗名东打坂,打坂即达巴之转音,盖言岭也。……自哈密东北行五十里为南山口,即山南入岭处,上有唐左屯卫将军姜行本碑。……按库舍图达巴,译言碑岭,姜碑现存。是岭以碑名无疑也”。
又名龙泉陂。在今安徽寿县南。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水经·肥水注》:“断神水又东北径神迹亭东,又北谓之豪水,虽广异名,事实一水,又东北径白芍亭东,积而为湖, 谓之芍陂。陂周一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方舆纪要》卷94乐清县:左原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群峰环绕,中有田二千余亩,居民悉藏谷中”。
亦译作鹤悉那、吉兹尼、哥疾宁。即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加兹尼。《北史·西域传》:伽色尼国“都伽色尼城,在悉万斤南。……土出赤盐,多五果”。
即牛田市。今福建福清市东南二十八里龙田镇。
即今广西平南县北大同江(同和江)。《元和志》卷37大同县:“花怜水,在县东北二十步。”源出金秀瑶族自治县东南观音山南麓,东南流至藤县西北入浔江。
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三国志· 吴书·三嗣主传》: 五凤二年 (255) 七月,“阳羡离里山大石自立”。即此。天玺元年 (276) 改名国山。古山名。在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南。《三国志·吴志·孙亮传》:五
清雍正七年 (1729) 于南坪坝置,属松潘镇。即今四川南坪县。设守备驻防。《清一统志·松潘厅》: 南坪营 “管辖羊峝、芝麻、隆康等各番民”。
南齐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以安宜溪为名。梁为阳平郡治。隋属江都郡。唐武德四年(621)为沧州治。七年(624)改属楚州。上元三年(762)改名宝应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
元初改济南府置,属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治所在历城县 (今山东济南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章丘、邹平、济阳、商河、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利津等市县及滨州市部分地。至正二十七年 (1367) 朱元璋
唐、五代方镇名。唐建中二年 (781) 置河阳三城节度使,寻改为河阳军节度使,治所在河阳县 (今河南孟县南十五里)。元和九年 (814) 徙治汝州 (今河南汝州市),十三年 (818) 废。会昌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