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尾山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宋史· 河渠志四》: 宋元丰初,都水监丞范子渊议,“起巩县神尾山,至士家堤,筑大堤四十七里,以捍大河”。
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修清汴工程,自翠县神尾山至土家堤,筑大堤四十七里,以捍大河。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宋史· 河渠志四》: 宋元丰初,都水监丞范子渊议,“起巩县神尾山,至士家堤,筑大堤四十七里,以捍大河”。
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修清汴工程,自翠县神尾山至土家堤,筑大堤四十七里,以捍大河。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南一百十里玉河镇。《元和志》 卷33魏城县: “隋大业十年自盐泉井移魏城县理此,属金山郡。按盐泉井在今县东南四十五里,盐泉县理也。”
南宋端平间置,属宁化县。即今福建宁化县南石牛。《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宁化县:石牛驿在“县南七十里。以傍有石牛而名”。为通往长汀县的交通要道。清雍正十二年(1734)驿废,改置石牛巡司于此,并兼理驿务
西汉置,属西河郡。方位缺考,当在今陕西与山西交界的黄河两岸。东汉以后废。
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置,属庆远卫。治所在河池县 (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永乐六年 (1408) 移今宜山县西北德胜镇。后废。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西旧河池
明建。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东美岱召。
又名红螺谷。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二十五里。清初为乌兰察布盟会盟地。“乌兰察布”,蒙古意为“红色的谷口”。
明永乐四年(1406)置,治所在今内蒙古科右前旗北公主陵附近。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北公主陵附近明代古城。属奴儿干都司。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向明朝请求袭职。
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清康熙七年(1668)废。
亦名林虑山。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西汉置隆虑县,即以此山为名。《后汉书·吴汉传》: “及青犊破,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 即此。东汉改名林虑山。古山名。又称林虑山。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西汉更始二年(
明永乐初建都北京(今北京市)后,称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以别于直隶旧都南京的南直隶。辖境相当今北京、天津二市、河北大部和河南、山东小部分地区。清改为直隶省。简称北直。见“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