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山
即登科山的简称。在今福建惠安县西侧。
旧称登高山。在福建省惠安县城西郊。包括螺山、火山,方圆10多里。南宋嘉熙年间,县令郑清子勒“登科山”三字于悬崖,遂易名科山,亦名高士峰。有石径逶迤,可登绝顶。山上有宋、明及近代摩崖石刻20多方。山腰有喜雨、志灵、登云等亭。山顶有科山寺,始建于宋,明清重修扩建。寺东有马军神殿、关圣殿、文昌阁,西有三宝殿、观音堂、潜云楼,两侧有溯宇亭、滨侨阁以及文物陈列室、图书室、花园、僧房等。山麓有建国后兴建的“治山治水纪念碑”。
即登科山的简称。在今福建惠安县西侧。
旧称登高山。在福建省惠安县城西郊。包括螺山、火山,方圆10多里。南宋嘉熙年间,县令郑清子勒“登科山”三字于悬崖,遂易名科山,亦名高士峰。有石径逶迤,可登绝顶。山上有宋、明及近代摩崖石刻20多方。山腰有喜雨、志灵、登云等亭。山顶有科山寺,始建于宋,明清重修扩建。寺东有马军神殿、关圣殿、文昌阁,西有三宝殿、观音堂、潜云楼,两侧有溯宇亭、滨侨阁以及文物陈列室、图书室、花园、僧房等。山麓有建国后兴建的“治山治水纪念碑”。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二十里。《三国志·魏书·齐王芳纪》: 正始六年 (245),“营齐王宫于河内之重门,制度皆如藩国之礼”。《水经·清水注》:“重门城,昔齐王芳为司马师废之,宫于此。……城在共县西北二十
即今奎山。在今山东日照市南。《方舆纪要》 卷35日照县 “丝山” 条: “又县东南二十里有孤奎山,亦曰圭山。”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北运河东岸。清雍正九年 (1731) 设把总驻守。
西藏古代族部名。《敦煌吐蕃文书》载: 在悉立地区,首领为章首领,名叫诺那。《新唐书· 西域传》: “悉立当吐蕃西南。”又《章求拔传》: 章求拔 “居悉立西南四山中,后徙山西,与东天竺接”。悉立为西藏最
又名鞠水、菊潭。即今河南内乡县西北丹水河。源出河南西峡县东铁佛寺北,南流至内乡县赵店东入湍河。《续汉书 · 郡国志》 南阳郡郦侯国注引 《荆州记》 曰: “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馨。又中
①在今河北滦平县西南二十里。清于此设把总驻守。《清史稿·地理志》:承德府滦平县有“马圈子”镇。即此。②在今吉林珲春市东马川子乡。清康熙年间为靖边军牧马场。光绪《吉林通志》卷17珲春城:“正东迤南距城八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后海与前海联结处。明、清为北城中观西山胜地。清《日下旧闻考》 卷54引 《燕都游览志》: “银锭桥在北安门海子三座桥之北,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也。桥东西皆水,荷芰菰蒲,不掩沦漪之
①东晋置,属建平郡。治所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水经·江水注》:“袁山松曰:父老传言,原既流放,忽然暂归,乡人喜悦,因名曰归乡。”《宋书·州郡志》:归乡公相“按《太康地志》云,秭归有归乡,故夔
或称高加堰。简称高堰。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洪泽湖东北。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接盱眙县界,长九十里。东汉陈登始建。明永乐初陈瑄重筑。万历六年 (1578) 潘季驯再筑。《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高家堰
在今山西宁武县北。《方舆纪要》 卷40崞县: 黄花岭堡 “在宁武关北二十里,……嘉靖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