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秣陵镇

秣陵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镇。秦、汉为秣陵县治。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秣陵镇在江宁县南五十里。” 《清一统志 · 江宁府二》: 秣陵镇“元置巡司及税务。明置秣陵关,今仍为镇,有巡司”。


(1)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南部、秦淮河西岸。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秣陵,人口 6000。 秦为秣陵县治,《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纮谓权(孙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东汉末县废。北宋景德间设镇,明时置关,称秣陵关。1949年为秣陵镇。1957年晋陵、爱陵二乡并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9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蚕茧、淡水鱼等。矿产有铁、硬石膏。有采矿、建材、铸造、机械等企业。宁郎等公路经此。古迹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2)在河南省项城市中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秣陵,人口1万。因南北朝时曾置秣陵县,故名。金置殄寇镇。明宣德三年(1428年)为项城县治。1953年县人民政府迁至水寨镇后,此地称老城。1958年设老城公社,1982年析置秣陵镇。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有皮革、棉制品、工艺品等厂。106国道经此。古迹有文庙、莲溪书院等。


猜你喜欢

  • 青苔峪堡

    明置,即今辽宁凤城市西北青城子镇。明 《辽东志》 卷3: 青苔峪堡 “嘉靖丁酉岁指挥刘绅、武举李师皋建筑”。《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甜水堡” 条下: 青苔峪堡 “在司南百五十里,以当青苔峪而名”

  • 连峰山

    即莲蓬山。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海拔153米。前滨渤海,北戴河潆其后,为游览胜地。《明一统志》卷5永平府:渝河“南流至连峰山入于海”。旧有联峰海市,为榆关胜景之一。

  • 百泉沟

    即百泉。在今甘肃泾川县西。《清一统志·泾州一》:百泉“在州西三十五里。泉源溢窦而出者数十,四时不涸,民资灌溉,亦名百泉沟。下流入泾”。

  • 武湖

    一名黄汉湖。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水经·江水注》 称为武口水。《元和志》 卷27黄陂县:武湖 “在县南四十九里。黄祖阅武习战之所”。《元史·世祖纪》: 岁己未 (1259),南伐,“登香炉山,俯瞰大江

  • 国民党“一大”旧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广东博物馆内。1924年1月孙中山在此召开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旧地原为广东师范学堂钟楼,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 玉树土司

    指清、民国年间玉树二十五族土司,住牧地在今青海南部曲麻莱、杂多以东,巴颜喀喇山以南之玉树藏族自治州。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下:“玉树二十五族,囊谦千户为之长,本应称囊谦等二十五族,其名乃正。而《卫

  • 钟 (鍾) 英山

    在今云南宾川县东。《方舆纪要》卷117宾川州: 钟英山 “基垂百里。产竹箭,饶毛革之利”。

  • 阳堌集

    即今河南杞县北三十四里阳堌乡。清乾隆《杞县志》卷4:阳堌社(驻地阳堌集)“距城三十五里”。

  • 逢留大河

    即今青海贵德县境之黄河。《后汉书·西羌传》: 东汉永元五年 (93),护羌校尉贯友,“攻迷唐于大小榆谷……遂夹逢留大河筑城坞”。《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 “此大河即黄河。河水至此有逢留之名,在二榆谷

  • 二十里堡

    在今河北河间市北二十里。清于此设把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