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余杭山
古山名。又称卑犹山、万安山。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阳山。《吴越春秋》:越王葬吴王于秦余杭山。即此。
古山名。又称卑犹山、万安山。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阳山。《吴越春秋》:越王葬吴王于秦余杭山。即此。
在今甘肃秦安县北。《晋书·乞伏乾归载记》: 东晋太元十六年 (391),“苻登将没奕于遣使结好,……请讨鲜卑大兜国,乾归乃与没奕于攻大兜于安阳城,大兜退固鸣蝉堡,乾阳攻陷之”。即此。确址不详。疑在今甘
又名可暮山、长秋山。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北。明嘉靖 《洪雅县志》 卷1: 总冈山 “自名山来,逆折而西至雅州与蔡蒙接,横亘百里,诸山多自其山发脉,故称总冈”。
明正德元年 (1506) 改昌平县置,属顺天府。治所即今北京市昌平县。旋罢,八年复置。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昌平、顺义、密云三县。《明史·庄烈帝纪》: 崇祯十七年 (1644),李自成农民军 “陷昌平”,由
清光绪六年 (1880) 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苇子沟 (今黑龙江省宾县)。二十八年 (1902)升为直隶厅。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宾县、阿城、延寿等市县地。宣统元年 (1909) 升为宾州府。清
又名王道门市。即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黄老门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3: 德化县西南有黄老门。
亦作龙鸠堡、笼鸠寨。南宋置,属嘉州犍为县。在今四川沐川县东南大楠乡龙水村。《宋史·黄畴若传》:南宋开禧间,“(董)蛮再犯龙鸠堡”。即此。
在今广东海丰县东郊。1922年9月,彭湃在此组织赤山约农会。农会旧址原是明代灵雨庵,为二进四合院建筑。
明置,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龙堰口关在“(大龙番长官)司西十二里”。
简称淮西路。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分淮南路西部置,至道三年 (997) 复与淮南东路合为淮南路,熙宁五年 (1072) 又分淮南路西部置,治所在寿州 (今安徽凤台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和县以
①三国魏黄初元年 (220) 改高陵县置,属京兆郡。治所在今陕西高陵县城西南一里。北魏迁治今高陵县城,为冯翊郡治。隋大业二年 (606) 复名高陵县。②南朝宋大明元年 (457) 侨置,属冯翊郡。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