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秦望山

秦望山

①又名秦山、秦皇山。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秦望山 “相传秦始皇登此山望海,亦曰秦驻山。山南有洞甚深邃; 又有坑,产白垩”。

②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9江阴军: 秦望山在 “县西南二十七里。《旧经》 按,《风土记》: 山在蜀川,秦始皇驱之以塞东海,至此不肯前,登山四顾,因号秦望山”。《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江阴县: 秦望山 “秦始皇尝登此四望,因名。明初遣兵取江阴,张士诚据守此,以拒王师,诸将乘风雨夺其山,进薄城西,遂克之”。

③即今浙江杭州市南将台山。《寰宇记》 卷93引《舆地志》: “始皇东游,登此欲渡会稽,故名。”宋 《淳祐临安志》 卷8引 《两朝国史志》 云: “钱塘有秦望山。《旧图经》 云: 在钱塘县旧治之南一十二里一百步,高一百六十丈,周回一十里一百步……后唐同光中,钱氏于秦望山建上清宫,有巨石二十余株,自然成行,名曰金洞门。” 唐景福二年(893),钱镠新筑罗城,自秦望山由夹城东亘江干,即此。


(1)古山名。(1)在今江苏省江阴市西南。相传秦始皇曾登此山四望,故名。明初张士诚据此以拒朱元璋。(2)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唐大顺元年(890年),钱镠筑夹城起于此。(2)今山名。(1)在上海市金山区南部张堰镇境内。高30.5米。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曾登此山眺望东海,故名。一说有坑产白垩,“垩”与“恶”同音,取反义作白善山。别名秦山、秦驻山。山上有龙游洞、飞来石、翠微峰、仙人洞、试剑石、白龙洞、石马磴、老人峰等古迹,人称“秦山八景”。为沪郊游览胜地。(2)在浙江省杭州市南。相传秦始皇东游登此山,欲渡会稽。五代唐同光中钱氏于山上建上清宫,有巨石二十余,自然成行,名金洞门。有罗刹石在山之东南,横截江涛,五代开平中为潮沙涨没。


猜你喜欢

  • 中沙群岛

    中国南海诸岛中四大群岛之一,属海南省。在西沙群岛东南,由隐于水下的中沙大环礁及其他岛礁组成。1947年命名为中沙群岛。因处于南海诸岛中部而得名。中国南海诸岛中四大群岛之一。在西沙群岛东南,居南海诸岛之

  • 上乌山

    又名三台山。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六十里。《清一统志·罗定州》:上乌山“有三峰,中峰特峭。乌水所出”。

  • 窟窿河

    在今甘肃安西县东一百三十里双塔堡东。《清一统志·安西州》: 窟窿河 “源出土葫芦沟,西北流至双塔堡入苏赖河。内多大穴,深不可测,畜产误入,即不能出”。

  • 苏曹镇

    即今河北邯郸市东北苏曹乡。清光绪《畿辅通志》卷70:苏曹镇“在(邯郸)县东北五里。有桥跨滏水口,为水路停泊之所”。

  • 白蚬江

    即古东江。又名白蚬湖。故道自今江苏吴县东南三十里古三江口与松江分流,经白蚬湖东南流入海。

  • 建武千户所

    明万历二年 (1574)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乡。《方舆纪要》卷70建武守御千户所: “砦址坐西向东,前对印坝山,后坐鸡冠岭,左扼九丝城,右挹都都砦,实为雄胜。前有大河,因为城濠

  • 象河山

    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北。《舆地纪胜》 卷78荆门军: 象河山 “在长林县北七十里。有普安寺。有泉,是为象河”。《方舆纪要》 卷77荆门州: 象河山“上有城垒,势极险峻”。

  • 千秋关

    ①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千秋岭上。南宋初置,以为临安藩卫。《宋史·高宗纪二》:南宋建炎三年(1129)二月,“分命浙西监司等官,募土豪守千秋、垂脚、襄阳诸岭,以扼宣、常诸州险要”。②在今浙江临安

  • 罗生山

    在今云南腾冲县东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罗生山 “在司城东南二十里。峰峦千丈,条冈百里,林木森茂,腾冲之名山也”。

  • 禹州

    明万历三年 (1575) 改钧州置,属开封府。治所即今河南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禹州、新密二市地。清雍正十二年 (1734) 改属许州府,辖境仅有今河南禹州市。乾隆六年 (1741) 属开封府。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