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山
在今安徽广德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9广德州: 笄山 “在州南二十里。一名鸡笼山。俗曰鸡罩山。中峰最高,左右两峰并列,蔚然深秀”。
在今安徽广德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9广德州: 笄山 “在州南二十里。一名鸡笼山。俗曰鸡罩山。中峰最高,左右两峰并列,蔚然深秀”。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 (448) 以豫部蛮民置,属弋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南六十里。大明中属光城左郡。南朝梁为边城郡治。隋开皇三年(583) 废。古县名。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治今河南省光
①亦名丸山,又作凡山。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纪山。《水经·巨洋水注》:朱虚“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世谓之凡山”。《方舆纪要》卷35临朐县“丹山”条引《大事记》:“轩辕征不道,东至海,登丸山,或讹为凡山,俗谓
亦名西滩。在今陕西富平县西二十里。《清一统志· 西安府一》 “卤薄滩” 条下: 臧村滩“岁旱时,其上亦可煮盐”。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南亮司。明洪武三年 (1370) 改为八万亮寨长官司。永乐元年 (1403) 复改亮寨长官司,属贵州卫。后属黎平府。清以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锦屏县南。属思州安抚
1913年由海东道改置,属甘肃省。治西宁县(今青海西宁市)。辖境约当今青海门源、大通、湟源、贵德、贵南以东,贵南、同仁以北地区。1927年废。1914年6月由海东道改名,治西宁县(今青海西宁市)。属甘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抚州置,治所在临川县(今江西临川市)。辖境相当今江西临川市及东乡、金溪、资溪、崇仁、乐安、宜黄等县地。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改为临川府。不久又改为抚州府。元至元十四年
清同治七年(1868)改木里安抚司置,属盐源县。治所在今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北桃巴乡瓦厂(旧木里)。1952年改为木里藏族自治区。1953年改设木里藏族自治县。1961年迁今治(乔瓦镇)。
西汉宣帝封邴吉为侯国,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东。东汉废。
①西汉初置,治所在莒县 (今山东莒县)。文帝二年 (前178) 改为城阳国。东汉建武十三年(37) 并入琅邪国。建安三年 (198) 复置,三国魏移治东武县 (今山东诸城市)。西晋废。②北魏太和三年
清顺治十年(1653)置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旧街镇。五年移治新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十五年移治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