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绥宁县

绥宁县

①南朝宋文帝时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南四十里。南朝梁废。

②南朝宋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东黎塘镇。梁改为安成县。

③南齐置,属南牂牁郡。治所当在今贵州独山县南。后废。

④南齐置,属宋平郡。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一带。隋开皇初废。

⑤北宋崇宁五年 (1106) 置,属武冈军。治所即今湖南绥宁县西南二十八里寨市镇。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 移治武阳砦 (今绥宁县东北苏洲村)。二十五年 (1155)复还故治。元属武冈路。明属靖州。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1954年迁今治 (长铺镇)。


(1)古县名。(1)东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东安城镇。属郁林郡。南朝梁改名安成县。(2)南朝宋文帝时置,属南海郡。治今广东省增城市西南。南朝梁废。(2)今县名。在湖南省西南部、沅江支流巫水流域。属邵阳市。面积2899平方千米。人口34.4万。辖3镇、22乡。县人民政府驻长铺镇。本唐溪洞徽州地,徽州治所在绥宁县(近人谓在今李熙桥镇苏洲村)。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改置莳竹县,属邵州,治今绥宁县城西南莳竹村。后废莳竹县。崇宁元年(1102年)复置;五年改为绥宁县,属武冈军。此为绥宁县名出现之始。县治初设今寨市。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迁今苏洲村,二十五年复迁今寨市。元属武冈路。明初属武冈府,洪武三年(1370年)划属靖州。1914年属辰沅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会同专区。1952年9月属芷江专区,同年11月属黔阳专区。1954年县人民政府由寨市迁至长铺镇。1959年属邵阳专区,1968年属邵阳地区,1986年属邵阳市。地处湘西山地丘陵区与南岭山地区交错地带。境内主要河流有沅江支流巫水、资水支流武阳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油菜籽等。为湖南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有树种基因库、森林生态系统基因库之誉。森林覆盖率达73%,马尾松为主,杉树次之,兼产楠竹、油茶、油桐、柑橘等。林副产品松脂、玉兰片、香菇、木耳等闻名。黄桑坪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保护树种香果树、花榈木、银鹊树、长苞铁杉等22种。山林中有黄腹角雉、白鹇、云豹、大鲵、苏门羚、穿山甲、华南虎等国家保护动物。矿产有铁、金、锰等。工业有造纸、松香、竹艺、木工、罐头、皮件、农具、水泥等厂。邵通公路经此。纪念地有鸡公坡山麓“红军烈士纪念亭”。名胜有六鹅洞瀑布等。


猜你喜欢

  • 天元市

    清初戚天元创市,即今浙江慈溪市西北十二里天元镇。旧属余姚县。光绪《余姚县志》卷1《市肆》有天元市。

  • 嘉兴州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笼县 (今越南永富省青山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山萝省及永富省、河山平省部分地。宣德二年 (1427),地入安南。

  • 娑勒城

    即娑勒色诃城。今阿富汗东北萨尔哈德。《新唐书·西域传》 小勃律: “北五百里当护密之娑勒城。”即“娑勒色诃城”。

  • 汪甸墟

    即今广西百色市西北汪甸瑶族乡。清属凌云县,有外委戍守。

  • 东胜中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分东胜卫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次年废。

  • 蛇骨塔

    原名佛图寺塔。又名灵塔。在今云南大理市 (下关) 北六里,点苍山斜阳峰东麓阳平村旁。为正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30.7米,底层每边宽 4.5 米,顶有青铜塔刹。为南诏古塔。据 《南诏野史》 载:“唐

  • 铜鼓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五开卫。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南铜鼓乡。三十年(1397) 改为铜鼓卫。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贵州省锦屏县东南旧锦屏。三十年改铜鼓卫。属湖广都指挥使司。

  • 邑市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路南州。治所在邑市城(今云南宜良县东北十二里北古城镇)。明弘治三年(1490)废入路南州。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宜良县东北古城镇。属路南州。弘治

  • 希玄寺

    北魏熙平二年(517)建,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十六里大力山下巩县石窟寺。东西魏、北齐、隋、唐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名巩县石窟寺。又称十方净土寺。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建,在今

  • 汗八里

    元代蒙古人称大都(今北京市)为汗八里,意即“汗城”。如《马可波罗行纪》所言:“汗八里此言‘君主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