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江
即浙江。在今浙江省西北部。《方舆纪要》卷89: 浙江 “亦曰罗刹江。《志》 云: 取风涛险恶之意”。民国 《重修浙江通志稿·地理》: “秦望山附近古有罗刹石,横截江涛,极为险恶,故钱塘江旧有罗刹江之名。” 明钱惟善有 《罗刹江赋》。
即浙江。在今浙江省西北部。《方舆纪要》卷89: 浙江 “亦曰罗刹江。《志》 云: 取风涛险恶之意”。民国 《重修浙江通志稿·地理》: “秦望山附近古有罗刹石,横截江涛,极为险恶,故钱塘江旧有罗刹江之名。” 明钱惟善有 《罗刹江赋》。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置,治所在平山县(今广西横县东北平山村)。西晋太康七年(286)改为宁浦郡。三国吴置,治平山县(今广西横县东北平山)。西晋太康七年(286年)改为宁浦郡。
北宋元祐三年(1088)改永定县置,属横州。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北郁江东岸。元至正十二年(1352)迁治三洲村(今峦城镇西南十里)。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迁今峦城镇(旧永淳县),属南宁府。民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属弋阳郡。治所在安丰故城(今河南固始县东南)。后为边城郡治。大明八年(464)又属弋阳郡,后复为边城郡治。北魏改为期思县。南朝陈复为边城县。隋开皇初又改为期思县。南朝宋
①本名黄鹄山,俗名鸿鹤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南三里。《寰宇记》 卷89润州丹徒县: 黄鹤山,“宋高祖丹徒人,潜龙时,常游竹林寺,每息于此山,常有黄鹤飞舞,轩名黄鹤山,后改竹林寺为鹤林寺”。②一名黄鹄山。即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部,昔马东南十里城门洞山。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云南巡抚陈用宾筑,为腾越八关之一。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筑,在今云南省盈江县西息马山上。为腾越八关之一。
元泰定三年(1326)置,治所在今缅甸掸邦景栋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后废。
在今湖北兴山县北。《方舆纪要》 卷78兴山县: 练城山在 “县北三十里。环绕如城”。
唐武德三年(620)置,治所在河西县(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八年(625)移治韩城县(今陕西韩城市)。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市及合阳县地。贞观八年(634)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河西县(今陕西合阳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城) 东南三十里长江东岸。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 排调》: “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帆,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 即此。在今湖北省江
即钱清江。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南、绍兴市西北。《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顾)全武执(董)昌归杭州,行至西小江”,即此。《资治通鉴》唐咸通元年(860)胡三省注:“西小江出诸暨,至钱清渡而东入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