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渚河
在今陕西南郑县南。《方舆纪要》卷56汉中府南郑县:老渚河“在府城南。源出笼盖山,东北流,注于汉”。
在今陕西南郑县南。《方舆纪要》卷56汉中府南郑县:老渚河“在府城南。源出笼盖山,东北流,注于汉”。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0富阳县: 富春江,“ (县) 西南五十里有桐洲,以上接桐江而名,尾入孙洲”。《清一统志·杭州府一》: 桐洲 “有濑,世传为子陵垂钓处”。
即今福建宁德市东三都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在福建省宁德市东南部、三都岛与城澳半岛间。以三都岛得名。面积约40平方千米。为福建省北部东海沿岸的著名港湾。南、北两岸建有客货码头,万吨轮可自由进出。口门外为
一作逻些、逻娑川、喇萨。藏语为 “圣地”之意。唐时吐蕃之都城,即今西藏拉萨市。《旧唐书·崔宁传》: “ (吐蕃) 戎酋诫其众曰: ‘吾要蜀川为东府,凡伎巧之工皆送逻娑,平岁赋一缣而己’。”即“逻些”。
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花桥以西,澜沧江东岸。从汉至清皆称博南山。《续汉书 · 西南夷传》: 永平十二年 (69),于哀牢地置永昌郡,“始通博南,度仓水,行者苦之”。《华阳国志· 南中志》: “孝武时,通博
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清一统志·西宁府一》:红崖子山“在西宁县东八十里。其土赤,因名。山腰有石洞”。
即赶水关。今四川綦江县南赶水镇。《清史稿·地理志》 綦江县: “南三舍溪、捍水二关。”
在今浙江海宁市西南岩门山。南宋设盐场于此。
即今甘肃岷县东北梅川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 梅川寨 “在卫城东北三十里”。
北宋置,属通泉县。在今四川射洪县东万富乡竹筠山村街子坝。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北礵岛。明郑和下西洋经此。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北礵岛。郑和下西洋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