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特山
亦名肯特汗山。在今蒙古国北部肯特省、中央省、色楞格省之间。《清一统志· 库伦》: 肯特山 “在巴彦集鲁克山北”。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0公里。克鲁伦河、鄂嫩河等发源于此。俗称克鲁伦河发源处为大肯特山,图拉河发源处为小肯特山 (又名阿集格肯特山)。肯特,亦作奎腾,意为冷。
亦名肯特汗山。在今蒙古国北部肯特省、中央省、色楞格省之间。《清一统志· 库伦》: 肯特山 “在巴彦集鲁克山北”。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0公里。克鲁伦河、鄂嫩河等发源于此。俗称克鲁伦河发源处为大肯特山,图拉河发源处为小肯特山 (又名阿集格肯特山)。肯特,亦作奎腾,意为冷。
在今西藏曲水县北。公元1042年阿里三部之古格领主延请天竺摩揭陀国超岩寺上座阿底峡至托丁寺讲经说法,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盛事。1054年阿底峡东行,去前、后藏传法,行至聂塘圆寂,弟子种敦巴等于其地建聂塘寺
一名龙潭山。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十二里。《清一统志·吉林一》:尼什哈山“周十里,高三百步。其上有城,周二里。城西一井,木一其中。旁有鲫鱼池三,石砌”。光绪《吉林通志》卷18:尼什哈山“尼什哈者,国语(满
隋开皇六年 (586) 置,治所在阳信县 (今山东阳信县南七里)。大业二年 (606) 改沧州,后又改渤海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改棣州,寻废;贞观十七年 (643) 又置,移治厌次县 (今山东
亦作波斯坎、坡斯坎木、坡斯恰木。即今新疆泽普县。1921年置泽普县于此。《清一统志·叶尔羌》: 坡斯恰木 “在叶尔羌城东南七十里”。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益都县胶济铁路以北地区和寿光县西南部析置,治孙家庄 (今山东青州市北高柳镇)。取二县首字为名。1949年迁治孙家集 (今山东寿光市西南孙家集镇)。1952年撤销,并入益都、寿
①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北。《舆地纪胜》卷42滁州:车盖山“在全椒县西北十五里。形如车盖”。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七里。《赵孟頫集》卷7《吴兴山水清远图记》:“玉湖之上有山,童童状若车盖者,曰车盖山。”《清一统
馆驿名。又作打造馆。辽置,在今河北承德市东北高寺台东南(今为承德县地)。《辽史·地理志》“松山州”后引宋王曾《上契丹事》曰:“松亭岭甚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
北宋建。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北。《清一统志·夔州府》: 咸平寺 “在奉节县西北,宋咸平中建,魏了翁有记”。北宋咸平年间建,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西北隅。因年号得名。魏了翁有《咸平寺记》。
明置,在今云南广南县东南。《清一统志·广南府》: 宝月关 “在县东南五十里。《通志》:府南连山峭壁,惟此凿石通道,侬氏设关其上,逾关旧有公署,今废”。
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六十里新兴街,为往来大道。《清一统志·南昌府二》: 新兴驿 “在新建县西北六十里。旧置新兴铺,本朝康熙十三年改置为驿,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