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清光绪间为台北府所在地。王诗琅、王国藩主修 《台北市志》 称: 艋舺译自番语,意即独木小舟。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龙山、双园一带(今属万华区),地濒淡水河。为早期先民系船处。俗呼独木舟为艋舺,因以为名。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移淡水都司于此。嘉庆末至同治年间,为台湾对大陆贸易的重要港口。道光时最繁荣,有“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之称。同治末年以后,因河床淤塞逐渐衰落,港市移向下游近邻大稻埕一带。光绪元年(1875年)置淡水县,为台北府治。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清光绪间为台北府所在地。王诗琅、王国藩主修 《台北市志》 称: 艋舺译自番语,意即独木小舟。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龙山、双园一带(今属万华区),地濒淡水河。为早期先民系船处。俗呼独木舟为艋舺,因以为名。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移淡水都司于此。嘉庆末至同治年间,为台湾对大陆贸易的重要港口。道光时最繁荣,有“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之称。同治末年以后,因河床淤塞逐渐衰落,港市移向下游近邻大稻埕一带。光绪元年(1875年)置淡水县,为台北府治。
在今河北怀安县东。《水经·㶟水注》:“于延水又东径冈城南。按《史记》:蔡泽,燕人也。谢病归,相秦号冈成君。疑即泽所邑也,世名武冈城。”
即今浙江遂昌县治。本太末县地,三国吴赤乌二年(239)于此置平昌县,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遂昌县, 向为县治所在地。1934年置妙高镇。以镇西北妙高山而得名。(1)在浙江省遂昌县东部。县人民政府驻
①即今河北文安县北四十里苏桥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文安县图:北有苏家桥,驻主簿。②在今广西永福县东北苏桥乡。清属临桂县,设巡司于此。(1)在河北省文安县北部、大清河南岸。面积85.7平方千米。人
南宋景定中置,治所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古城坝。元初改为石砫军民府,寻改为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八年(1375)改为石砫宣抚司。南宋景定中置,治今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属忠州。元初改为石
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平月长官司置,治所即今贵州福泉县。次年改置平越卫。
①古名仆千水、文井江。即今四川邛崃市南之南河(邛崃水)。《明史·地理志》 邛州:“西有邛水, 自雅州流入,至新津县入大江。”《方舆纪要》卷71邛州:邛水在“州南五里。俗呼南河。源出雅州邛崃山,流入州界
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北。《方舆纪要》卷77荆门州:太子冈“在州北五十里。元文宗自潜邸归即位,尝驻此。因名”。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西拉木伦河源处。《元史·特薛禅传》:“申谕按陈曰:‘可木儿温都儿、答儿脑儿、迭蔑可儿等地,汝则居之。’”
即今浙江嘉兴市北二十六里王江泾镇。《方舆纪要》卷91嘉兴县:“相传以王、江二姓居此而名,今为运河所经,曰王江泾市。”以傍运河,为往来冲要之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胡宗宪大破倭寇于此。清嘉兴府同
北魏永安元年(528)析黎阳县置,属黎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浚县东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永安元年(528年)分黎阳县置,治今河南省浚县东北。属黎阳郡。北齐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