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阳县
东晋安帝时以秦州流民置,属晋熙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南阴平郡寄治于此。南齐废。后复置,别置为一城,在南阴平之西。北周废入晋熙县。
东晋安帝时以秦州流民置,属晋熙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南阴平郡寄治于此。南齐废。后复置,别置为一城,在南阴平之西。北周废入晋熙县。
在今湖南泸溪县南。《方舆纪要》卷81卢溪县:“土桥溪在县南六十里。其相近者又有浦溪。”
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四十里关庙乡之板桥街。民国 《乐山县志》 卷2: 板桥溪 “前清时建,距城北四十里。 ……商业油、 酒、 㭎炭、 柴薪等物, 通行省垣大道”。
明置,在今辽宁开原市东。《方舆纪要》卷37三万卫:瓦峪堡在“卫东三十里。又扣河堡在卫东南六十里”。
即今西藏琼结县。《清一统志· 西藏》 卫地诸城: 垂佳普郎城 “在喇萨东南二百六十里”。后称穷结宗。1960年改设穷结县。又作琼结城、吹扎尔普朗城。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琼结县。
即今广东饶平县南柘林湾。《明史·李锡传》: 隆庆元年 (1567),“海寇曾一本横行闽、广间。……一本至闽,锡出海御之,与 (俞) 大猷遇贼柘林澳,三战皆捷”。即今广东省饶平县东南柘林湾。
元至元二十七年 (1290) 于蒙怜甸置蒙怜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缅甸八莫稍南。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为府。后废。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置,治今缅甸勐卯西。属云南行省。明洪武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改温宿州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阿克苏市。辖境相当今新疆阿克苏、温宿、拜城等市县及阿瓦提县部分地。1913年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升温宿州置,治今阿克苏市。辖
宋置,属邵武县。即今福建邵武市东南拿口镇。元置拿口巡司于此。明初废。清复置巡司。民国时称拿口镇。
明洪武初开凿。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明一统志》卷6应天府:“上新河在江东门外稍南五里,通大江,江中舟泊尽舶此,以避风浪。”
北宋置,属江都县。即今江苏仪征市东北大仪镇。《宋史·李重进传》:建隆元年(960),太祖亲征李重进,“次大仪顿”。即此。(1)在江苏省仪征市东北部。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大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