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荆州

荆州

①古 “九州” 之一。《尚书·禹贡》: “荆及衡阳惟荆州。” 《尔雅·释地》: “汉南曰荆州。” 《周礼·职方》: “正南曰荆州。” “” 指荆山 (今湖北南漳县西); “” 指衡山,《汉书·地理志》 以为即今湖南衡山县西之衡山; 汉指汉水。

②西汉元封五年 (前106) 置,为 “十三刺史部” 之一。辖境约当今湖北、湖南二省及河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部分地。东汉治所在汉寿县(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初平元年 (190) 刘表徙治襄阳 (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岸襄阳城)。后治所屡徙,东晋时定治江陵县 (今湖北荆沙市西北荆州区),辖境大为缩小。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天宝元年 (742) 改为江陵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荆州。辖境相当今湖北松滋至石首间长江流域北部,兼有今荆门、当阳等地。上元元年 (760) 升为江陵府。

③西晋末成汉李雄时置,治所巴郡江州县 (今四川重庆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津至奉节长江南北地。后废。

④东晋荆州辖境、治所屡变,太元以后始定治江陵县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南朝宋、齐时辖境有今湖南澧水以北,湖北大神农架、荆山以南,荆门市、监利县以西和四川万县市以东,开县、巫溪县以南地区。梁以后缩小。承圣三年(554),江北之地为西魏所占,立萧詧为梁王,都江陵县,荆州只有沿江之地。陈置荆州于江南之公安县 (今湖北公安县西北),与后梁荆州隔江相对。隋、唐荆州皆治江陵县。唐辖境相当今湖北荆门市、当阳市以南,枝江县、松滋县以东和潜江、石首二市以西地区。上元元年 (760) 置南郡,升为江陵府。

⑤十六国前赵置,治所在洛阳县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寰宇记》 卷3河南府: “刘聪以洛阳为荆州。石季龙又改为司州。”

⑥十六国后赵置,治所在樊城 (今湖北襄樊市)。后徙治鲁阳 (今河南鲁山县)。后废。

⑦十六国前燕建熙元年 (360) 置,治所在蠡台(今河南安阳县南)。五年 (364) 移治鲁阳 (今河南鲁山县)。后废。

⑧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352) 置,治所在丰阳县 (今陕西山阳县)。建元十六年 (380) 移治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后废。

⑨北魏太延五年 (439) 置,治所在上洛郡上洛城 (今陕西商州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商州市及山阳、商南二县地。太和十八年 (494) 改为洛州。

⑩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 改鲁山镇置,治所在山北县 (即今河南鲁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鲁山、襄城二县及平顶山市地。二十二年 (498)废。

(11)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498) 置,治所在穰县(今河南邓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叶县、南召、西峡三县以南,唐河、新野二县以北,淅川县以东,方城、社旗二县以西地。孝昌中辖境缩小。隋开皇初改为邓州。

(12)十六国夏赫连勃勃置,治所在陕县 (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后废。

(13)南朝陈置,治所在公安县 (今湖北公安县)。隋开皇九年 (589) 废。


(1)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释地》:“汉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正南曰荆州。”荆指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衡指衡山,《汉书·地理志》以为即今湖南省衡山县西衡山。(2)州名。(1)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有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区各一部。东汉治汉寿县(今湖南常德市东北),辖境西北扩大至今陕西省山阳县。三国魏、吴各置荆州:魏荆州治新野县(今属河南),有东汉荆州北部,约相当今湖北省大部、陕西省秦岭以南的东部、河南省西南部和南部的一小部;吴荆州治江陵县(今属湖北),有东汉荆州的南部,约相当今湖南全省、湖北南半省、四川、江西两省小部、贵州省东部、广东省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西晋初又合为一,治江陵县。北部辖境同魏;南部辖境略有变化:今广东省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大部分属广州;今江西省部分,则较吴时为大。惠帝分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境内三郡置江州,以在今陕西、湖北两省境内三郡属梁州。怀帝又分在今湖南、湖北、广西三省区境内六郡置湘州。荆州仅有今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河南六省市境内十四郡国。(2)十六国时,汉置荆州镇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前燕置荆州镇鲁阳县(今河南鲁山县);前秦置荆州镇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后移镇襄阳县(今湖北襄樊市襄阳旧城);成汉置荆州镇巴郡(今重庆市);夏置荆州镇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3)东晋荆州治所、辖境屡变,太元以后始定治江陵县。南朝宋、齐时辖境有今湖南省澧水以北,湖北省大神农架、荆山以南,荆门市、监利县以西和重庆市万州区以东,开县、巫溪县以南地区。梁以后缩小,承圣三年(554年),江北之地为西魏所占,立萧詧为梁王,都江陵县,荆州只有沿江之地。陈置荆州于江南之公安县(今湖北公安县西北),与后梁荆州隔江相对。隋、唐荆州皆治江陵县。唐辖境相当今湖北省荆门市、当阳市以南、枝江市、松滋市以东和潜江市、石首市以西地区。上元元年(760年)置南都,升为江陵府。(4)北魏太延五年(439年)置,治上洛县(今陕西商洛市),太和中改为洛州,复于穰县(今河南邓州市)置荆州。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南阳市全境。隋开皇初改为邓州。(5)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治山北县(今河南鲁山县东)。二十二年改置为鲁阳郡。


猜你喜欢

  • 柴历亭

    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岸之乞拉丁地区。或以为即日罗亭之异译。见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卷上 “阇婆国” 条。

  • 七女冈

    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水经·潠水注》:皇陂水“出西北皇台七女冈北”。《寰宇记》卷7阳翟县:七女冈“在县东北三十里。下有七女泉,流至长葛入洧”。

  • 凉川县

    ①隋大业二年 (606) 改会宁县置,属原州。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后为会宁郡治。唐武德二年 (619) 又改为会宁县。②唐开元四年 (716) 析会宁县置,属会州。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境内。九年 (72

  • 惠济河

    清乾隆六年 (1741) 赐名。上游兼有睢水故道,下游为涡水河道。自今河南中牟县北,由贾鲁河分支东南流,经开封市、杞县至睢县纳睢河,东南至鹿邑县纳涡河,又东南经安徽亳州市及涡阳、蒙城等县,至怀远县东入

  • 四渎

    对四条独流入海在大川江、河、淮、济的总称。唐徐坚《初学记》卷6引《穆天子传》曰:“河与江、淮、济三水为四渎。”《史记·殷本记》:“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西汉刘向《说苑

  • 营城

    即营丘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二里临淄故城。《汉书·王子侯表上》 有 “营平侯信都。齐悼惠王子”。《水经·淄水注》: 渑水 “出营城东,世谓之汉溱水也。西北流径营城北。汉景帝四年,封齐悼惠王子刘信都

  • 索宗

    即索克宗。治所即今西藏索县。1916年置,治今西藏自治区索县嘎切塘。1960年撤销,改设索县。

  • 勐 (猛) 阿

    ①明代属车里宣慰司。即今云南勐海县北勐阿。清雍正七年 (1729) 置猛阿土把总。②即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八十八里勐阿。洪宪元年 (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 澜沧西南

  • 丽江

    ①元代称滇西北一段金沙江为丽江。《元一统志》丽江路军民宣抚司:金沙江,“古丽水也,今亦名丽江”。按,唐代的丽水指今伊洛瓦底江,元代误认金沙江为“古丽水”,因称金沙江为丽江。②即今广西南宁市西南左江。《

  • 鹏茄啰国

    亦作西天鹏茄啰国。故地在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卷上: “西天鹏茄啰国都号茶那咭城,国一百二十里。民物好胜,专事剽夺,以白砑螺壳磨治为钱,土产宝剑兜罗绵等布。或谓佛教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