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无棣县
元初分无棣县置,属沧州。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旧庆云。后并入乐陵县。寻复置。明永乐初避讳,改名庆云县。
古县名。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割棣州无棣县之半另置无棣县,治今河北省盐山县东南庆云镇东南五里。属沧州。棣州之无棣县(治今山东省无棣县西北)位东,称东无棣,而此沧州无棣县在西,称西无棣。明洪武六年(1373年)移治今盐山县东南庆云镇。仍属沧州。永乐元年(1403年)改名庆云县。
元初分无棣县置,属沧州。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旧庆云。后并入乐陵县。寻复置。明永乐初避讳,改名庆云县。
古县名。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割棣州无棣县之半另置无棣县,治今河北省盐山县东南庆云镇东南五里。属沧州。棣州之无棣县(治今山东省无棣县西北)位东,称东无棣,而此沧州无棣县在西,称西无棣。明洪武六年(1373年)移治今盐山县东南庆云镇。仍属沧州。永乐元年(1403年)改名庆云县。
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辽代创建。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现寺内存有明成化二年御制碑和清乾隆二十一年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蒙古至元七年 (1270) 置,为云南行省省会。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辖滇池周围地区及今云南禄丰、易门、宜良、嵩明等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 改中庆路。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改善阐府为路,十三
即布雷峰寺。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6:“布赖蚌寺俗名别蚌寺。”
唐光宅初改盱眙县置,属楚州。治所即今江苏盱眙县。后复改盱眙县。
即今四川广元市东北青林乡。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红坪县。
金改玄德县置,为庆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索博日嘎苏木白塔子古城。元废。古县名。金以玄德县改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西岸白塔子。为庆州治。元废。
亦作禄缘。在今广东新兴县南。《方舆纪要》卷101新兴县 “立将镇” 条内: “福缘巡司在县南三十里。洪武元年置,十五年废。”
①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 置,属通州。治所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南阳村附近。《明一统志》卷12扬州府海门县: “以僻在海隅,因名。” 元末以水患徙治礼安乡 (今通州市东)。明正德七年 (1512)徙治
辽会同三年(940)置,治所在咸康县(今辽宁北票市西南)。辖境相当今辽宁北票市附近地。应历元年(951)改为川州。五代时契丹置,治咸康县(今辽宁省北票市西南)。辖境约相当今辽宁省北票市一带。辽应历元年
北宋政和四年 (1114) 置,为亨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桃坪乡古城。一说今汶川县西北二十里。宣和三年 (1121) 废为砦,属威州。后废。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置,治今四川省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