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驿
①在今广东潮州市西。《元和志》卷34海阳县:西津驿“在县西六里”。
②在今甘肃岷县西。《方舆纪要》卷60岷州卫:西津驿“在卫西四十里”。清移于岷县西南。《清一统志·巩昌府二》:西津驿“在岷州西南九十里”。
在今广东省潮安县西。唐属海阳县。
①在今广东潮州市西。《元和志》卷34海阳县:西津驿“在县西六里”。
②在今甘肃岷县西。《方舆纪要》卷60岷州卫:西津驿“在卫西四十里”。清移于岷县西南。《清一统志·巩昌府二》:西津驿“在岷州西南九十里”。
在今广东省潮安县西。唐属海阳县。
今辽宁黑山县东之东沙河。《方舆纪要》 卷37广宁卫: 路河在 “卫东四十里。其上流为羊肠河。源出白云山,经镇武堡、高桥铺入镰刀湖,又东合潮河,流入于三岔河。中间有沙岭,地形高阜,多沙,河易淤,自盘山岭
唐代的部名。在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后属南诏通海都督。
亦作塔木鲁卫。明永乐四年 (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辖境相当今辽宁开原市东小清河至达奇木鲁山地区。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所确址不详。辖境约今辽宁省开原市东,小清
即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鹿港镇。为高山族平埔人马之遴社。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1:马之遴社“离府治四百里”。清为马芝堡,又名鹿港半堡。日本占领期间设鹿港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鹿港镇。
①秦始皇二十一年(前226)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大清河以北、永定河下游地区。西汉初改为燕国。元凤初复为广阳郡,本始初改为国。东汉初废入上谷郡,永元八年(96)复置郡。三国魏太
在今广西武鸣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1思恩府: 渌溪峒 “在府东。本上林县地,宣德中改今属”。
1912年改章谷委员置,属边东道。治所在今四川炉霍县西南下街 (旧炉霍)。任乃强《西康图经》 (地文篇) 《正译·七十八·昌都炉霍名义辨》: “查炉霍建置历史,始知其为纯粹之汉名。霍谓霍尔,炉谓西炉。
①在今甘肃漳县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59漳县:西倾山“山势绵延,西倾水出焉。或以为《禹贡》之西倾山,非也”。②又称西强山、嵹台山。亦作罗插普喇山、鲁察布拉山。在今青海东部和甘肃西南部,属秦岭西端。
又作夏口渡。在今河北东光县北霞口。《方舆纪要》卷13东光县“卫河”条:“《志》云,卫河有大小龙湾,萦回而下,经县北二十里,其地名下口,居民麟集,行旅辐凑,俨然城市,谓之下口镇。”清于此设经制外委驻守。
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四十五里兰陵镇。清属兰山县。乾隆六十年(1795)移兰山县丞驻此。即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南兰陵镇。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移兰陵县丞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