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临渝山。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三十里。《魏书·地形志》: 阳东县有 “林榆山”。
在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北。《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元年 (前325),“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正义》: “在洺州临洺县。”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四面山“在太湖县北十五里。下有大中寺”。《方舆纪要》卷26太湖县:四面山“山方而锐,四面如一”。在重庆市西南江津市南部,邻近贵州省。同名主峰海拔 1709
南朝梁置,属武城郡。治所在今广西昭平县南百余里古袍镇。隋大业初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 (621)属梧州。贞观十二年 (638) 废入苍梧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南。隋先后属桂州、始
明代海西女真。分布于今吉林松花江上游以西、辽宁辽河上游以东地。分为四部: 北曰乌拉,西曰哈达,东曰叶赫,南曰辉发,皆以河得名。万历年间先后为后金所灭。
又称麓川城。在今云南瑞丽市西郊。《方舆纪要》卷119陇川宣抚司:麓川城“旧麓川宣慰司治此。……(万历)二十四年孟卯酋多亨复勾缅构乱,木邦酋罕钦奉抚臣陈用宾橔灭之,用宾以孟卯阡陌膏腴,宜耕屯,因筑平麓城
①明九边之一,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防区相当今山西外长城以南,东自晋、冀省界,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明初在此置卫屯田。永乐中放弃兴和所后,成为京师西北门户。②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南大同镇。旧属肇州。民国《
本大宛属地。在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南奥西以西马尔哈马特。《史记·大宛列传》: “宛有善马在贰师城,……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 汉武帝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立“昧蔡以为宛王” 而
即今浙江萧山市东二十八里洛思峰。宋《嘉泰会稽志》 卷9引 《舆地志》: “永兴县洛思山,先是洛下人随朱隽来会稽,三年不得返,乃登山北顾而叹。或云隽遭母丧,止葬此山,请洛下图墓师相地。师去乡既久,目极千
即今湖南湘潭县西南石潭镇。《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涂田市”条下:石潭市“在(湘潭)县西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