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鲁州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以贺鲁部置,为羁縻州。初隶云中都督府,后改属呼延都督府。当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境。
唐羁縻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贺鲁部置,确址不详,属单于都护府。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界。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以贺鲁部置,为羁縻州。初隶云中都督府,后改属呼延都督府。当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境。
唐羁縻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贺鲁部置,确址不详,属单于都护府。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界。
即今黑龙江省双城市北五家镇。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双城厅北有五家子。民国《双城县志》卷2:出城东北行,“厢蓝旗四屯五十里五家子,逾此滨江县大路”。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抚宁县: 裂头山 “群山环绕,一峰高耸,顶有数尖,因名。亦曰前裂头山,以东有七峰相连,极东而尖出者,为后裂头山”。
即今新疆特克斯县东南科克苏河,为特克斯河支流。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特克斯河又东北径特里莫图岭南,又东北流,库克乌苏入之。”
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汤河东岸亮甲山。东汉废。西晋复置,属辽东国。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辽宁省辽阳县东南亮甲山。属辽东郡。东汉废。晋复置。《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四年(338年)
又名大熊山。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大之山“多㻬琈之玉,多麋玉。……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清一统志·河南府一》 引《
①即今湖北大悟县北六十里三里城镇。清设外委驻防于此。清郑元善《宦豫纪事》:“《败游勇刘尚义记》云:‘三里城为湖北巨镇,商贾辐辏。’”②即今广西上林县东北六十里三里镇。明万历三年(1575)建。设思恩参
西魏恭帝时改白石县置,为广业郡治。治所即今甘肃成县。隋初属康州,大业初属河池郡。唐初为西康州治。贞观初州废,属成州。宝应初没入吐蕃。咸通十三年(872)复置,为成州治。元至元七年(1270)省入成州。
元置,在今陕西三原县北门外。明废。元置,在今陕西省三原县。属三原县。明废。
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七十里。上承澺水 (今洪河),东出为铜水、富水 (今堙) 等注入淮河。周围三十里。今堙。《后汉书·孝灵帝纪》:中平五年 (188),“遣下军校尉鲍鸿讨葛陂黄巾”。《晋书·石勒
在今江苏溧水县南二十里渔歌乡蒲塘桥。《三国志·吴书·濮阳兴传》: 永安三年 (260),“都尉严密建丹杨湖田,作浦里塘”。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