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福寺
在今广东东莞市城区西南。《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资福寺 “在东莞县一百六十步。有罗汉阁,比丘祖堂建阁成,走惠州,求记于苏轼”。《清一统志· 广州府》: 资福寺,“南汉邵廷琄建。四围以四井为界。寺南有镇象塔,塔旁有再生柏。…… 《县志》: 柏为祖堂禅师所植,师去柏枯,师回复荣,因名。宋苏轼有广州资福寺罗汉阁记”。
本名树佛寺,北齐时始建,在今河南省确山县西北秀山与乐山之间。唐改名资福寺,德宗时颜真卿被李希烈幽禁于此。宋代改名万寿禅寺、北泉寺。
在今广东东莞市城区西南。《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资福寺 “在东莞县一百六十步。有罗汉阁,比丘祖堂建阁成,走惠州,求记于苏轼”。《清一统志· 广州府》: 资福寺,“南汉邵廷琄建。四围以四井为界。寺南有镇象塔,塔旁有再生柏。…… 《县志》: 柏为祖堂禅师所植,师去柏枯,师回复荣,因名。宋苏轼有广州资福寺罗汉阁记”。
本名树佛寺,北齐时始建,在今河南省确山县西北秀山与乐山之间。唐改名资福寺,德宗时颜真卿被李希烈幽禁于此。宋代改名万寿禅寺、北泉寺。
一名高氏山。即今山西浑源县南七里翠屏山。《山海经·北次三经》: “高是之山,滋水出焉,南流注于滹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水经·滱水》: “滱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后汉书·王常传》:下江兵领袖王常、成丹等兵败,“收散卒入蒌谿,劫掠钟、龙间,众复振”。注引盛弘之《荆州记》云:“随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也。”《寰宇记》卷144随县:三钟山“在
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境,为枞阳河上源。《方舆纪要》 卷26安庆府怀宁县: 黄马河在 “府北九十里。自潜水分流。又府北八十里有高河,流合于黄马河。又有井田河,在府西六十里,与黄马诸川俱达于桐城之练潭,合枞
一作水步头。即今广东台山市北水步镇。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新宁县(今台山市)有“水步头墟”。
亦名黄龙滩。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唐峡内。《水经· 江水注》: “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夏水回复,沿泝所忌。” 《寰宇记》 卷 148夔州奉节县: 黄龙滩,“ 《荆州记》 曰: 三峡之首,北岸有白盐峰
1912年改丰镇厅置,属山西省。治所即今内蒙古丰镇市。1914年划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1928年属绥远省。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0年改设丰镇市。旧县名。1912年由丰镇厅改置,治今内蒙古
在今山西中阳县北。《清一统志·汾州府》 “暖泉堡”条下:朱家店堡“在县北二十里”。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升永康镇置,属永兴路。治所即今陕西志丹县。金大定十一年(1171) 改名保安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永康镇置,治今陕西省志丹县。属陕西路。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志丹、
又作倒刺山。在今河北蔚县东。《水经·㶟水注》: 到刺山 “山甚层峻, 未有升其颠者。 《魏土地记》 曰: 代城东五十里有到刺山,山上有佳大黄也”。《元和志》 卷14蔚州兴唐县: “倒刺山
①即今天津市北运河东岸北仓镇。清乾隆《天津县志》卷4:西沽巡检辖有北仓村。光绪《天津府志》卷23:天津县北乡有北仓镇。②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金山卫城北三里。五代汉乾祐时,移浦东场盐课司于此。盐业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