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崖山
①一名朝阳山。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有故蜀王兵阑,亦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崖有赤、白五色。”《明一统志》谓之赤崖山,云“崖岸壁立,瞰大江色若绮霞”。《旧志》亦名朝阳崖,在宜宾县西北二十里。
②在今四川丹棱县北。《方舆纪要》卷71丹棱县:赤崖山在“县北二十里。高耸赤色,如乌斿之状,拱翼县治”。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2丹棱县:赤崖山“县以此得名也。其下即多棱川”。
①一名朝阳山。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有故蜀王兵阑,亦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崖有赤、白五色。”《明一统志》谓之赤崖山,云“崖岸壁立,瞰大江色若绮霞”。《旧志》亦名朝阳崖,在宜宾县西北二十里。
②在今四川丹棱县北。《方舆纪要》卷71丹棱县:赤崖山在“县北二十里。高耸赤色,如乌斿之状,拱翼县治”。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2丹棱县:赤崖山“县以此得名也。其下即多棱川”。
即今江苏通州市 (金沙镇) 东南十六里袁灶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通州 (今南通市)东有袁灶。
又名栖里。亦作唐栖。明置,属仁和县。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北塘栖镇。明初开浚塘河,居民负塘而居,故名。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督臣张经与倭寇战于此。清设巡司。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北部、京杭运河两岸。
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北、舟山市普陀区南东磨盘洋。《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定海县“海”条:“由东而南接象山县界,《志》云:……乱礁等洋抵象山县之钱仓所而止, 皆嘉靖中控御倭夷处。”即今浙江省象山县象山港外磨
清道光十二年(1832)建,在今新疆巴楚县西南阿克萨克马热勒。光绪八年(1882)置玛喇巴什厅于此。
唐贞元中改陆川县置,属禺州。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六靖镇。北宋开宝五年 (972)废。古县名。唐贞元中改陆川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南陆靖。属禺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北流县。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东岸金刚石角西之洛克肖马韦。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有专条记述。
金置,属宜君县。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玉华村。在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西北部。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焦坪街,人口 2140。镇以境内有唐玉华宫遗址得名。1997年由金锁乡分设金锁关镇和玉
元至元中改永顺州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至大三年(1310)改为永顺等处安抚司。元至元中改永顺州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属四川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及北
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属大同府。治所在高庙子(今内蒙古兴和县东南高庙子乡)。乾隆十五年十二月(1751年1月)裁。
北周建德四年(575)置,为普州治。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北铁门山。《寰宇记》卷87安岳县:“本以邑地在山之上,四面险绝,故曰安岳。”隋大业初属资阳郡。唐武德二年(619)复为普州治。北宋开宝四年(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