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越王山

越王山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西。《清一统志·绍兴府一》: 越王山 “在山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昔越王尝栖兵于此。今其上有走马冈、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故址”。

②即今福建福州市北屏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闽县: 越王山 “在州北二百五步,即越王无诸旧城也”。《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 越王山 “在府城北,半蟠城外,东联冶山,一名屏山,以形若屏扆也。亦曰平山,又名泉山,以山有天泉池也。闽越王都冶山前麓,故曰越王山。其东南麓,唐时有左衙、宣毅、广节诸营,故亦名将军山”。《汉书· 朱买臣传》: “故东越王居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此。

③在福建长乐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长乐县: 越王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高耸,周回三十里。相传越王无疆 (诸) 之后居此,因名”。

④一名粤山。在今福建浦城县东,城环其上。《舆地纪胜》 卷129建宁府古迹: 越王台 “在浦城县东,《旧经》 云: 越王于此为烽候之所”。

⑤即越秀山。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公园。《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越秀山 “在府治北。一名越王山”。


古山名。(1)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北屏山。《太平寰宇记》福州闽县:越王山“在州北二百五步,即越王无诸旧土城也”。《读史方舆纪要》福州府:越王山“在府城北,半蟠城外,东联冶山,一名屏山,以形若屏扆也。亦曰平山,又名泉山,以山有天泉池也。闽越王都冶山前麓,故曰越王山。其东南麓,唐时有左衙、宣毅、广节诸营,故亦名将军山”。《汉书·朱买臣传》:“故东越王居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此。(2)在今江西省武宁县东南。相传春秋时越王伐楚屯兵于此。(3)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昔越王勾践栖兵于此。其上有走马冈、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故址等。


猜你喜欢

  • 梅文鼎墓

    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南八十里柏枧村。梅文鼎 (1633—1721) 字定九,号勿庵。宣城 (今宣州市) 人。清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墓前原有石坊、翁仲、祭台等,毁于清咸丰年间。现存墓冢高2.5米,直径2

  • 大隐山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大隐镇。《新定九域志》卷5:大隐山,“夏侯曾先《地志》云:大隐山口南入天台北峰四明东足,乃谢康乐炼药之所”。《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大隐山,“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此山,因以为名”

  • 虎头崖

    在今四川茂县北。《方舆纪要》 卷67茂州: 虎头崖 “在州北。嘉靖中,何卿征茂州五寨,夺虎头崖等险,克平十一寨也”。古山名。在今四川省茂县北。明嘉靖中,何卿征茂州五寨,夺虎头崖等险,即此。

  • 洞涡水

    又名同戈、铜锅、同过、洞过。即今山西寿阳县南、榆次市东潇河。源出昔阳县西南陡泉山,西流经寿阳、榆次、清徐、太原市界入汾水。《水经·洞涡水》: “洞过水出沾县北山,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南,西入于汾

  • 爱民县

    辽置,为乌州治。治所在今吉林双辽县西北。金废。古县名。辽置,治今吉林省双辽市西。为乌州治。金时废。

  • 卫镇

    即今河南浚县西南四十七里卫贤乡。《元丰九域志》卷2卫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省卫县为镇,入黎阳县”。元祐元年(1086)复为卫县,金末,县废。

  • 盘州厅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改普安厅置,属兴义府。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1913年改为盘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普安厅置,治今贵州省盘县特区。属贵州省。1913年改盘县。

  • 双泉镇

    即今陕西大荔县东北双泉乡。《清一统志·同州府二》 “赵渡镇”条下:县西又有“双泉”镇。在陕西省大荔县北部、铁镰山南麓。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泉,人口3830。镇区北原有泉,水呈赤色

  • 太坪墟

    即今广东梅县西北大坪镇。清光绪《嘉应州志》卷1:“太坪有太坪墟,由乾隆迄今续建有铺户百余间。”

  • 山丹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山丹州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山丹县地。清雍正二年(1724)降为山丹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甘肃省山丹县。属陕西都司,后属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