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维场
亦作达围。即今四川小金县东一百里达维乡。民围《川西边事辑览》第八编:达维“此地居民约六七十家。场后有喇嘛寺,名乘妙寺,中有喇嘛二百余人”。“达维”,藏语为石碉之意。1935年6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此。
亦作达围。即今四川小金县东一百里达维乡。民围《川西边事辑览》第八编:达维“此地居民约六七十家。场后有喇嘛寺,名乘妙寺,中有喇嘛二百余人”。“达维”,藏语为石碉之意。1935年6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此。
北宋置,属潾山县。即今四川大竹县东北七十里石桥铺镇。在重庆市渝北区中部。面积75.5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石船场,人口 2920。清康熙年间建场,以场侧一船形巨石得名。1929年置石船镇
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1泗州:归仁集堤“在州西北五十里,接宿迁东界。其北有白鹿、邸家等湖,其南有祖陵南之陡湖及沙湖。黄河泛涨,倒灌小河诸口,并挟湖水冲射祖陵及泗州城,故筑堤以捍之。近卫泗
在今山西大同县北。《金史·地理志》: 白登县有采掠山。《清一统志·大同府》 引《旧志》: 采掠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一名采药山。其山多产药材”。
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南析木镇。《方舆纪要》卷37海州卫: 析木城在 “卫东南四十里”。
又名新仪镇。即今江西南昌县(莲塘镇)西南市汊街。南宋范成大《揽辔录》:乾道癸已(1173)闰正月“九日宿市汊,缘岸居人,烟火相望,有东郊气象”。明设市汊驿及市汊巡司。
即楚堨。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六十里。《元和志》 卷21邓州临湍县: “楚堰,在县南八里。拥断湍水,高下相承八重,溉田五百余顷。”
即今台湾省高雄市北楠梓区。清康熙间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2: 凤山县有 “楠仔坑铺”。
相当今江苏兴化市东白塘河。《方舆纪要》卷23兴化县“海陵溪”条下:“县东北为白涂河,西接海陵溪,东经平望湖,又东合串场河,亘百二十里。”
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徐沟镇。《方舆纪要》 卷40徐沟县: 象谷渠 “在县城下,流分三道,环绕东西,分灌民田,盖居民引象谷水为渠也”。
又称南大庙。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之西南。旧址为唐渤海国时期寺庙,渤海政权灭亡后,寺毁,但大石佛犹存,故称石佛寺。清康熙初重建,称为兴隆寺。咸丰十一年再次重建。有院落三重,规模宏敞。今存马殿、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