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县
清光绪十二年 (1886) 置,为迪化府及新疆省会。治所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国初为迪化道及新疆省会。1945年析置迪化市。1953年改迪化县为乌鲁木齐县。
旧县名。本旧迪化府附郭首县,1913年裁府留县。治迪化城(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北)。1945年析城区置迪化市,县府仍驻迪化城。1953年改名乌鲁木齐县。
清光绪十二年 (1886) 置,为迪化府及新疆省会。治所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国初为迪化道及新疆省会。1945年析置迪化市。1953年改迪化县为乌鲁木齐县。
旧县名。本旧迪化府附郭首县,1913年裁府留县。治迪化城(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北)。1945年析城区置迪化市,县府仍驻迪化城。1953年改名乌鲁木齐县。
即今四川金川县南卡撒乡。《清一统志·懋功屯务厅》: 喀尔撒尔 “在绥靖屯南。又西有朗拉,并有碉卡,现设塘汛”。
在今湖南道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81道州: 蒋居山“地名四眼桥。山势险阻。一名大尖岭。联络九疑、苍梧,至为深僻。苗蛮据为险阻,居民岁被其害。正德中,设滴水、靖边、周堂、中营四营于山上,以守要害”
一名永龙镇。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南七十四里永漋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京山县西南有永漋河镇。
一名龙曲集。即今河南太康县北四十八里龙曲乡。明嘉靖《太康县志》卷1《集店》:“龙渠集,北五十里。”
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东北八仙筒镇。1931年绥东县迁治于此。“八仙筒”,蒙古语意为土平房。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增城县:陈峒山“脉自庾岭而来,势如卓旗。山侧有小阜突出,增江源于此”。
清置,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二十八里巴邑镇村。北魏为下封县治。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东椗。《明史·和兰传》:天启中,和兰“出没浯屿、白坑、东椗……甲洲间,要求互市”。即此。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东椗。《明史·和兰传》:“(天启中和兰)出没浯屿、白坑、东椗、莆头……要求
一作竭石国。本西域城国。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晋法显 《佛国记》:“安居已止,行二十五日,到竭叉国,与惠景等合。”
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克鲁伦河上源以西。明金幼孜 《北征后录》: 永乐十二年 (1414)成祖北征,至饮马河 (今克鲁伦河)。六月 “初五日午发双泉海,暮至西北三峡口,即康哈里该,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