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北城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战国魏于此置邺县。东汉末为冀州治。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王定都于此。十六国后赵、冉魏、前燕均建都于此。《水经·浊漳水注》:“魏武封于邺,为北宫,宫有文昌殿。……其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门台隅雉, 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 图云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战国魏于此置邺县。东汉末为冀州治。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王定都于此。十六国后赵、冉魏、前燕均建都于此。《水经·浊漳水注》:“魏武封于邺,为北宫,宫有文昌殿。……其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门台隅雉, 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 图云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
在今江西萍乡市东三十里,下流通罗霄水。《明一统志》 卷57袁州府: 泉江水 “泉出江中,故名。水产丝花菜,可食”。
①即今广西柳江支流龙江。《汉书·地理志》 定周县: “周水首受毋敛,东入潭,行七百九十里。” 《水经·存水》: 存水“东南至郁林定周县为周水,又东北至潭中县,注于潭”。②即今云南西部之怒江。汉至南朝称
①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北二里。《水经·巨洋水注》: “巨泽又东北径委粟山东,孤阜秀立,形若委粟。” 《清一统志·青州府一》 引 《县志》 称:委粟山 “亦名稷山,上有后稷祠”。②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三国
南宋绍兴年间置,治所与安夷县同城。即今贵州镇远县。后废。南宋绍兴年间置,与安夷县同城而治,即今贵州省镇远县。属思州。后废。
一名白云径。在今江苏溧阳市东。宋《景定建康志》卷18:白云渡“在溧阳县东十里。清沏可玩,东流入荆溪”。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置,治所在今云南南华县西北三十里沙桥镇。辖境约当今云南南华县地。天宝后废。
即琅邪山。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十里。《清一统志·滁州》 “瑯玡山” 条引 《无和志》: “晋瑯琊王伷出滁中,即此地” (今本无)。即“琅邪山”。
西汉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四十里南彭衙村、北彭衙村。东汉永初五年 (111)曾徙上郡治此。后废。西晋惠帝时复置。寻省。古县名。本春秋秦彭衙邑。西汉置县,治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南、北彭衙村一
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南西阳镇。民国《涡阳风土记》卷2:西阳集在“东南四十里。……有范蠡冢,在集西”。在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清同治二年(1863年)捻军领袖张乐行于此被捕,不久遇害。
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大通河畔。《水经·河水注》: 浩亹河 “东南径西平之鲜谷塞尉故城”。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