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鬰) 水
汉、魏、南北朝时期之郁水,指今广西之右江、郁江、浔江及广东之西江。《汉书· 地理志》 广郁县: “郁水首受夜郎、豚水,东至四会入海,过郡四,行四千三十里。” 镡封县: “温水东至广郁入郁,过郡二,行五百六十里。” 豚水即今西江西源之北盘江,温水即今西江东源之南盘江。二江与右江不相连,古人不明而误。南朝以后,郁水下游兼称西江。唐宋以后,郁水多以左江为上源,明清时则左、右两江为上源,合流后始称郁江。
汉、魏、南北朝时期之郁水,指今广西之右江、郁江、浔江及广东之西江。《汉书· 地理志》 广郁县: “郁水首受夜郎、豚水,东至四会入海,过郡四,行四千三十里。” 镡封县: “温水东至广郁入郁,过郡二,行五百六十里。” 豚水即今西江西源之北盘江,温水即今西江东源之南盘江。二江与右江不相连,古人不明而误。南朝以后,郁水下游兼称西江。唐宋以后,郁水多以左江为上源,明清时则左、右两江为上源,合流后始称郁江。
即“冈身”。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南至上海市南翔镇。《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嘉定县:东冈“在城南。亦曰东冈身;又县西五里有青冈,亦曰中冈身;又西七里曰外冈,有溪环其下;县西南十五里又有沙冈;西南十八里曰西冈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水经·渭水注》:狗枷川水“东北流经风凉原西”。宋敏求《长安志》卷16蓝田县:风凉原“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南接石门山,北入万年县界,《遁甲开山图》曰:骊山之西川有阜,名曰风凉原,亦雍
元置,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一百里梅江乡(邑梅场)。明玉珍改为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府。元置,治今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梅江。属怀德府。元末明玉珍改为沿边溪洞军民府。
蒙古至元二年 (1265) 改河间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河间县 (今河北河间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山东马颊河以北,河北任丘、肃宁、献县、故城以东地。明洪武元年 (13
亦名濊河。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后汉书·邓寇传》:“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遂罢其役。”即此。
又名老隆埠。即今广东龙川县治老隆镇。《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龙川县:老龙埠头,“其地为水陆舟车之会,闽粤商贾辐辏于此,一邑要区也,万历中建城戍守”。清雍正十一年(1733)于此置老龙巡司。1949年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置,属岷州。即今甘肃宕昌县西北理川镇。
北宋置,属新息县。在今河南息县境。
一名三河堡。在今广西扶绥县东南八里。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
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匹袍隘“在县北八十里村头里。《虞台图说》云,疋袍峒有猴岭。崔嵬横亘,接湖广桂东县罗木山。又有小径可通南韶诸路。正德中,輋贼谢志珊使其党越岭而东,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