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畿道
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分河东道东都附近地区置,故名。治所在洛阳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获嘉、原阳、中牟、叶县以西,崤山、熊耳山以东,伏牛山以北和山西中条山以南地区。乾元元年 (758) 废。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置,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因位于河南东都道附近,因以为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洛宁、渑池二县以东,巩义、新密二市及襄城县以西,嵩县、鲁山、叶县以北,济源、孟州二市以南地区。乾元元年(758年)废。
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分河东道东都附近地区置,故名。治所在洛阳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获嘉、原阳、中牟、叶县以西,崤山、熊耳山以东,伏牛山以北和山西中条山以南地区。乾元元年 (758) 废。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置,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因位于河南东都道附近,因以为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洛宁、渑池二县以东,巩义、新密二市及襄城县以西,嵩县、鲁山、叶县以北,济源、孟州二市以南地区。乾元元年(758年)废。
江苏省淮安市的简称。
东晋永和八年(352)以三蜀流民置,属益州。治所在广都县(今四川双流县)。北周废。东晋永和中置,治广都县(今四川双流县)。属益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双流、新津等县地。北周时废。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8马营堡: 冠帽山 “在堡城西北隅。《志》 云: 堡两角枕山,而西面更为险隘,然三间平川,若登山俯瞰,城中患无遁形,守御为艰也。《志》 云: 堡北二里有纱帽山,
在今湖南攸县东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0攸县:阳升江“源出县东百里之大乌山。又银坑水亦出焉,经县东五十里,合于阳升江,流入攸水”。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弥勒县南一百里朋普。三国蜀废。西晋咸宁元年 (275) 析修云、俞元二县复置,为兴古郡治。东晋郡治他移,仍属兴古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
即今四川德格县东北竹庆村。民国《德格县图志》乡镇:“东北牛厂区竹庆、札科。”村西之竹庆寺,为红教著名寺院。
北宋置,属秦州静戎砦。在今甘肃秦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9秦州秦安县:长山堡,“宋置,以近长山而名”。
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4电白县:立石关“在县西北立石驿西。《志》云:神电卫西有立石驿。万历中,改掘冈驿。有立石巡司,寻革”。
在今湖北荆沙市东。《清一统志·荆州府》:红马湖“在江陵县东一百里。上承三湖,下入白螺。春夏水涨,浩淼无涯”。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