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鄱阳湖

鄱阳湖

古称彭蠡泽、彭泽。在今江西北部,跨南昌、进贤、余干、波阳、都昌、星子、德安、永修诸县,为赣江、修水、鄱江、信江等河的总汇。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舆地纪胜》 卷23饶州: 鄱阳湖 “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其湖绵亘数百里,亦名彭蠡湖”。自西汉以后,江北彭蠡泽逐渐向南扩展,形成今日之鄱阳湖。


古称彭蠡泽、彭泽、官亭湖。在江西省北部。《舆地纪胜》:“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读史方舆纪要》:鄱阳湖“自隋以前,概谓之彭蠡,炀帝时,以鄱阳山所接,兼有鄱阳之称。”由古代地跨长江两岸的彭蠡泽解体后,演化、变迁而成。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293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21.7米,最大水深29.19米,蓄水量149.6亿立方米。汇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鄱江五河来水。洪枯水位时,湖面面积相差很大。呈现“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特殊地理景观。是长江中游重要蓄洪场所。湖内岛屿41个,面积103平方千米,其中最大的莲湖山岛面积41.6平方千米。对鄱阳湖水系有蓄洪、滞洪作用,并富灌溉、航运之利。湖面开阔,沼泽湿地发育,鱼类、鸟类(280余种)资源十分丰富,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盛产鱼、虾、莲、芦苇等。湖滨有著名的庐山,为避暑胜地。


猜你喜欢

  • 嶅湖

    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1循州: 嶅湖 “在州北。龙潭之水注焉,周围数里,俗称嶅塘。中有广福寺”。《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龙川县: 嶅湖在 “县西北二里。周数里,嶅峰之水注焉。中有水

  • 东乡五路安抚司

    明洪武六年(1373)置,属施州。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东北细沙乡。二十三年(1390)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属施南宣抚司。清初改为东乡土司。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北。二十

  • 富平县

    ①秦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黄河东岸。东汉为北地郡治。永和六年 (141)因羌乱,北地郡内迁,寄居冯翊,旧土废弃。复置富平县,移治今陕西富平县西北十里怀德城,仍属北地郡。西魏大统五年 (5

  • 悬纛桥

    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句容县: 悬纛桥 “相传周瑜驻军处”。

  • 耆阇寺

    耆一作祗。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内鸡鸣山西。《陈书·后主纪》: 祯明三年 (589),隋将贺若弼、韩擒虎等趋建康,陈后主遣 “樊毅屯耆阇寺”。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伐陈

  • 杜曲

    又名杜固。即今陕西长安县(韦曲镇)东南二十里杜曲镇。《新唐书·杜正伦传》:“诸杜所居,号杜固。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杜甫《曲江》诗:“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少

  • 马溪河镇

    在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南五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 闽州

    南朝陈永定初置,治所在侯官县 (今福建福州市)。天嘉五年 (564) 废。隋大业初改泉州复置闽州,治所在原丰县 (今福州市)。大业三年 (607) 改为建安郡。唐景云二年 (711) 复改泉州为闽州,

  • 三都镇

    即今江西铜鼓县东北三都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义宁州西南铜鼓营东北有三都。(1)在浙江省建德市东部、新安江南岸。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2000

  • 浅水县

    ①西汉置,属上郡。治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沮河北岸。东汉废。②北魏置,属赵平郡。治所即今陕西长武县北五里浅水村。西魏大统十四年 (548) 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沮河北岸。属上郡。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