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
①在今江西铅山县南。《寰宇记》 卷107信州铅山县: 铅山 “在县 (治今永平镇) 西北七里,又名桂阳山。《旧经》 云,山出铅。先置信州之时铸钱,百姓开采得铅,什而税一。建中元年封禁,贞元间置永平监。其山又出铜及青碌”。铅山县以此名。
②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四十五里。明正德十四年(1519) 置铅厂巡司于此。
(铅yán) 古山名。又作桂阳山。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南。产铅,唐贞元元年(785年)置永平监于此,主持开采铅矿。
①在今江西铅山县南。《寰宇记》 卷107信州铅山县: 铅山 “在县 (治今永平镇) 西北七里,又名桂阳山。《旧经》 云,山出铅。先置信州之时铸钱,百姓开采得铅,什而税一。建中元年封禁,贞元间置永平监。其山又出铜及青碌”。铅山县以此名。
②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四十五里。明正德十四年(1519) 置铅厂巡司于此。
(铅yán) 古山名。又作桂阳山。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南。产铅,唐贞元元年(785年)置永平监于此,主持开采铅矿。
清置,属榆次县。即今山西榆次市西北十八里鸣谦镇。《清一统志 · 太原府一》: 鸣谦驿“在榆次县北二十里,西去府城五十里。明景泰七年筑城周三里许,门三,池绕其外。本朝设驿丞,后裁”。
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清一统志·顺天府》 载: 法海寺 “在宛平县西四十里。旧名龙泉寺,明正统四年改建”。据寺内保存的 “法海禅寺碑” 记载,该寺于明正统四年 (1439)动工兴建,正
①在今广东电白县东红花街。旧属茂名县,明初置平山巡司于此。②亦名红花屯。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五里。为南路关堡之首。在今广东省电白县东。明洪武中于此置平山巡检司。
晋置,属冀州。治所中丘县(今河北内丘县西十里)。十六国石赵改为赵安县。
①即西陵峡口。在今湖北宜昌县西二十五里。《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得荆州,以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 “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②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黄河东。《方
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厚坡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在河南省淅川县东南部。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8.1万。镇人民政府驻厚坡,人口 1930。原名槲叶坡,简称槲坡,讹传为后坡,后改称厚坡;一说早年此地有一姓海
即今新疆阿克陶县东南库斯拉甫乡。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4蒲犁: 科素拉堡 (庄) 在 “城南四百四十里”。
明初置,属新添卫。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羊场镇。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属贵定县。后废。明初置,治今贵州省龙里县羊场镇。属新添卫。后废。
1937年8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东靖边、新城、横山三县合置,治镇堡 (今陕西靖边县南镇静乡)。取靖边、横山二县首字为名。同年11月改名靖边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7年8月由东新城、东靖边、横山三县
亦作安侯河。即今蒙古国境内之鄂尔浑河。《后汉书·鲁恭传》:永元元年(89),议遣窦宪、耿秉等击匈奴,恭上疏谏曰:“今匈奴为鲜卑所杀,远臧于史侯河西,去塞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