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城镇

铜城镇

①北宋置,属天长县。即今安徽天长市北四十八里铜城镇。西汉吴王刘濞在此冶铜铸币,并筑土城。《舆地纪胜》 卷44盱眙军: 铜城镇 “在天长县西北四十五里。汉吴王濞有大铜山,即山铸钱,后因名镇”。

②北宋置,属东阿县。即今山东东阿县治。


(1)在安徽省天长市北部。面积89.8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铜城,人口1万。西汉吴王濞在此冶铜铸币造兵器,筑土为城,故名。1949年设铜城镇,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置镇。1986年铜城乡并入,2001年乔田乡并入。产稻、小麦、棉花、西瓜等。有轧花、电机、塑料、化工、五金等厂。镇区沿铜龙河北岸及公路分布。为天长市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天铜、天金公路在此交会。镇南有新四军练兵场旧址。(2)在山东省东阿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4.7平方千米。人口9.8万。镇人民政府驻铜城,人口2.8万。旧传此地镖行极盛,有拳不打铜城之说,因取“铜墙铁壁”之意,故名。汉为临邑县治。宋始置铜城镇。元、明称铜城驿。1947年东阿县治从柳林屯迁此,遂正式定为县城。建国初属东阿县四区、一区。1956年撤区划为铜城等三乡。1958年建铜城公社,同年划归茌平县。1961年复归东阿县,改铜城区。1971年复建铜城公社,1984年建镇。2001年黄屯乡并入。赵王河、官路沟、班滑河、贺干沟、马安沟均流经。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砖瓦、造纸、纸箱、合金、化工、印刷、化肥、服装等厂及建筑安装公司。


猜你喜欢

  • 宏圣寺

    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清一统志·大理府》:宏圣寺“在太和县(今大理古城)西南十三里苍山七峰之麓。中有一塔最高, 名一塔寺。明杨慎《游记》:考之史传,为隋文帝时建。俗名阿育王塔”。

  • 平虏渠

    ①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为北征乌桓所开的运渠。起自呼沱(今滹沱河,故道下游经今河北安平、饶阳、献县、青县南,东入海),下入泒河(上游即今沙河,故道下游经今饶阳县北,河间、任丘市西,文安县、天津市

  •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简称湖广行省。元至元中置,治所在武昌路(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以辖境包括宋之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而得名。辖境相当今湖北长江以北的小部分、以南的大部分、湖南全省、广西全区、广东自电白、茂名以西和贵

  • 塘田市

    即今湖南邵阳县南三十四里塘田市镇。旧属武冈州。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武冈州图: 武冈州东有塘田市。

  • 三角湖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清河县:“三角湖在县西北八里。四围高阜,水潴其中,雨潦涨溢,则注于大清河。”

  • 泽普县

    1921年析叶城县置,属新疆喀什噶尔道。治所在坡斯坎 (今新疆泽普县) 冯承钧 《西域地名》:“ 《西域图志》 坡斯恰木城,今为新疆泽普县治。取《西域水道记》 泽勒普善河名之省称也。” 1930年属喀

  • 宣化馆

    馆驿名。辽置,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引宋薛映记曰: “五十里保和馆,度黑水河,七十里宣化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西南。辽中京至上京沿途所设之驿馆。

  • 大平伐长官司

    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铁厂乡。二十八年(1395)改属龙里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属贵定县。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治今贵州省贵定县西南平伐镇。属贵

  • 大娑婆山

    亦名婆娑山。在今四川乐至县南。 《元和志》卷33普慈县:“婆娑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其山绵亘数百里。”有大、小婆娑山之分。《寰宇记》卷87乐至县:“大婆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小婆娑山在县北三十里。”《方舆

  • 长宁安抚司

    明宣德中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里。正统元年(1436)改属叠溪千户所。八年(1443)改属茂州卫。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2引《边防记》:“《土夷考》曰:茂州北路有长宁安抚司。其先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