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城闸
三国吴赤乌中筑,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南五十四里铜闸镇。《清一统志·和州》: 铜城闸 “在含山县东南八十里。上受黄洛诸水,每江湖泛溢,牛屯河隘急不易泄,辄冲没田亩。吴赤乌中筑此以捍水患,涝则启之。明屡修”。
即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南铜闸,接和县界。三国吴赤乌中筑,以捍牛屯河水患。
三国吴赤乌中筑,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南五十四里铜闸镇。《清一统志·和州》: 铜城闸 “在含山县东南八十里。上受黄洛诸水,每江湖泛溢,牛屯河隘急不易泄,辄冲没田亩。吴赤乌中筑此以捍水患,涝则启之。明屡修”。
即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南铜闸,接和县界。三国吴赤乌中筑,以捍牛屯河水患。
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安东卫。《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杜注:“纪鄣,莒邑也。东海赣榆县东北有纪城。”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6:“安东卫故城,在县(按指今日照市)南
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东南六十里蓝旗卡伦满族乡 (烧锅)。清光绪 《大清帝国全图》: 直隶省围场县东南有蓝旗卡伦。
①三国魏黄初七年 (226) 改涿郡置,属幽州。治所在涿县 (今河北涿州市)。《寰宇记》 卷70涿州: 范阳郡 “取汉涿县在范水之阳以为名”。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东,永清以西,霸州、保定、紫荆关以北
在今新疆库车县西北。《新唐书·突厥传》:景龙二年(708),突骑施娑葛“杀(冯)嘉宾,使弟遮弩率兵盗塞。安西都护牛师奖与战火烧城,师奖败,死之”。
1946年8月陕甘宁边区由山阳、商南二县析置,治所在竹林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竹林关)。1948年8月裁撤。旧县名。豫西解放区设。1946年由山阳、商南两县及丹凤县部分地区析置,治今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
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境。一说在今多伦县西北。《明史· 成祖三》: 永乐二十二年(1424),以蒙古太师 (明封和宁王) 扰边,朱棣率师北征,六月班师,七月 “己丑,次苍崖戍,不豫。庚寅,至榆木川,
①即今安徽亳州市南古城镇。清乾隆《亳州志》卷2南乡村集:古城集“去城八十里”。②在今山东宁阳县南十七里。西汉置宁阳县于此。集镇名。在河南省清丰县西北部。古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550。原名陆家店。
旧址在今福建石狮市东。其塘上接清源山诸境及东湖之水,下流达于晋江。《新唐书·地理志》 泉州晋江县: “东一里有尚书塘,溉田三百余顷,贞元五年刺史赵昌置,名常稔塘,后昌为尚书,民思之,因更名。” 明时已
明置,属武定军民府和曲州。在今云南富民县北境。
即今湖北黄梅县东南龙感湖。《方舆纪要》卷76黄梅县: 源感湖在 “县东南三十里。上源诸水皆流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