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峡关
即铜锣关。在今四川重庆市东铜锣峡口北岸。《清史稿·地理志》 江北厅: “东: 铜锣峡关,为水路门户。”
即铜锣关。在今四川重庆市东铜锣峡口北岸。《清史稿·地理志》 江北厅: “东: 铜锣峡关,为水路门户。”
在今广东顺德市城内。是在明万历丁未(1607) 状元黄士俊 “天章阁” 和 “灵阿之阁” 旧址上,由清乾隆丁未 (1787) 进士龙廷槐修建的。园内亭台楼阁、石山水池、奇花异木相映成趣,号称广东四大名
即今四川中部之岷江。《水经·江水注》:“江水自武阳东至彭亡聚。……谓之平模水,亦曰外水。”
亦作阿勒楚尔、阿喇楚勒。在帕米尔高原南部。《清史稿·瑚尔起传》:乾隆二十四年(1759),“师自喀喇乌苏逐捕霍集占,至阿尔楚尔。贼设伏两山间,我军张两翼击之,贼败三十里,负山而屯”。今属塔吉克斯坦。
即今黑龙江省庆安县。清光绪十一年(1885)于此设分防经历。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年1月)改置余庆县,1914年改名庆城县。民国林传甲《黑龙江乡土志》:“庆城县,在绥化县东,呼兰河南,旧名余庆街。
在今福建福安市北。明嘉靖 《福宁州志》 卷2 《山川》 福安: 扆山 “在县治后,为县主山,形如负扆,故名”。
在今安徽宿松县东。《方舆纪要》卷26宿松县:大小豆溪“在县东三十里。又东六十里曰大小伯涝河,合流于张富池,接杨湾口,达于泊湖”。
又名渠水。在今湖南武冈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1武冈州: 都梁水 “源出都梁山,东北流,有夫夷水流合焉,经州北入邵阳县界,合于澬水”。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陕州置,治所在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灵宝及山西省芮城、平陆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陕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陕州置,治
黄河津渡名。一作啮桑。在今山西乡宁县西黄河畔。《左传》: 僖公八年 (前652),“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杜预注:“平阳北屈县西南有采桑津。”亦作啮桑。黄河渡口名。在今山西省
在今陕西兰田县南辋谷口。《新唐书· 王维传》: 王维、王缙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綵。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母亡,表辋川为寺”。李肇 《唐国史补》 卷上: 王维 “得宋之问辋川别业,山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