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子山
①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九十里。清为围场中森林之一部分,清末始砍伐,民国间为热河木材产地。
②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清一统志·解州》:锥子山 “在平陆县东北,接夏县界,孤耸如锥”。故名。
①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九十里。清为围场中森林之一部分,清末始砍伐,民国间为热河木材产地。
②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清一统志·解州》:锥子山 “在平陆县东北,接夏县界,孤耸如锥”。故名。
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50虞城县: 孟诸台 “县境古孟诸之地也。台因以名”。
清置,属绰罗斯部。驻牧地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北青海湖南岸。《清史稿·地理志》 南右翼头旗: “牧地当青海东南岸。东至博尔巴齐他尔、察罕鄂博、哈拉乌素,南至固尔班他拉贡诺尔,西至窝尔登诺尔、伊克察罕哈达,北
即今史河。为淮河支流。源出安徽金寨县西南牛山,名牛山河,北流经梅山镇,入河南固始县境,名史河,北流至县东北界入淮河。《汉书·地理志》 庐江郡雩娄县:“決水北至蓼入淮。”《水经·決水》:“決水出庐江雩娄
在今江苏宝应县南。《水经·淮水注》: “永和 (安) 中,患 (樊梁) 湖道多风,陈敏因穿樊梁湖北口下注津湖径渡,……兴宁中,复以津湖多风,又自湖之南口,沿东岸二十里穿渠入北口,自后行者不复由湖。”
即 《通典》 之疋播城。在今西藏琼结县。7世纪时吐蕃迁居逻些以前的旧部。迁都后仍为赞普夏令牙帐所在。《新唐书·吐蕃传》: “其赞普居跋布川”,即此。又译拔布海、匹播城,又称勃令驿。在今西藏自治区琼结县
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北禹门。《清一统志·同州府》: 神禹庙 “在韩城县东北六十里禹门。元至元元年,因旧地重建”。另有大禹庙在今韩城市东北六里周原村,又称大夏禹王庙。始建于元大德五年 (1301),明万历七
即今广西博白县西北浪平乡双凤村。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博白县图:西北有双凤墟。
即今云南省南华县。《元史·地理志》镇南州:“又于沙却置俗富郡,沙却即今州治。”
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明史· 地理志》 武陵县: “东北有渐水,即鼎水也。”即“渐水”。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缅中宣慰司。永乐元年 (1403) 置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宣德二年 (1427) 缅中宣慰司并入缅甸宣慰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缅甸阿瓦。辖境约当今缅甸杰沙以南的伊洛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