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津
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古黄河上。《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为长寿津。《述征记》曰:‘凉城到长寿津六十里,河之故渎出焉’”。《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魏孝武帝派遣贾显智、斛斯元寿镇滑台,御高欢。高欢“使相州刺史窦泰趣滑台,与显智遇于长寿津”。即此。
北魏时黄河津渡,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古黄河上。《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年)北魏孝武帝遣贾显智、斛斯元寿镇滑台,高欢遣窦泰趣滑台,“遇于长寿津”,即此。
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古黄河上。《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为长寿津。《述征记》曰:‘凉城到长寿津六十里,河之故渎出焉’”。《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魏孝武帝派遣贾显智、斛斯元寿镇滑台,御高欢。高欢“使相州刺史窦泰趣滑台,与显智遇于长寿津”。即此。
北魏时黄河津渡,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古黄河上。《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年)北魏孝武帝遣贾显智、斛斯元寿镇滑台,高欢遣窦泰趣滑台,“遇于长寿津”,即此。
元至元十七年(1280)改施州置,属丽江路。二十年(1283)升为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复降为州,属鹤庆府。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北四里大树坪。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属澜沧卫。正统七年(1442
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王家坪村附近。清光绪《畿辅通志》卷68《关隘》:王家坪营“在(赞皇)县西南六十里,营西南有山隘曰纸糊套,幽深险阻,明末为萑苻盗薮”。
即胡卢河。又名宁晋泊。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南。以与其南大陆泽(称南泊)相对而言。《清一统志·赵州一》:胡卢河,“《通志》:宁晋泊,即北泊也。洨、沙、槐、泲、七里、滏阳诸水咸入焉。自滹沱河南徙,由贾口而入,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南九龙山。《寰宇记》卷100连江县: 荻芦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先名九龙山,山连石鼓山而来。古老传云,秦始皇令掘断山脊,乃见芦根一茎,长数丈,断之有血,因名荻芦山”。
又作塘坊。即今河北丰南市西南二十五里唐坊镇。清光绪 《丰润县志》 卷1: 唐家房 “距城一百里。集镇名。在辽宁省普兰店市东部。属夹河庙镇。人口 1720。 为原唐家房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唐姓首居此地而得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置,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北三十五里桐油村。明初改建于遂溪县城内。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置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二十八年(1291)升宣慰司都元帅府,属云南行省。于永昌(即今云南保山市)置司。领大理路、永昌府、腾冲府、鹤庆路、姚安路、蒙化路、顺宁府及金齿百夷诸路。
清雍正五年 (1727) 筑城。即今新疆鄯善县。《清一统志·吐鲁番》: 辟展 “傍崖为城,周里许,居民鳞接,商贾辐辏”。乾隆二十四年(1759) 置辟展办事大臣。三十六年 (1771) 增设辟展巡检。
据 《水经注》,源出今山东新泰东北,西流至泰安东南,折西南至泗水县北与泗水合流,西至曲阜城东北又与泗水分流,西经兖州至济宁合洸水,折南注入泗水。后水道有变迁,上源在泰安东南改道西流与柴汶会合北入汶水,
①即沙。春秋卫邑。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左传》: 定公七年 (前503),卫、齐 “乃盟于琐”。经文作沙。杜注: “琐即沙。” 《清 一统志·大名府二》 “沙亭” 条引 《晋地道记》: “ (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