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白山

长白山

①古名不咸山、太白山、徒太山、从太山、白山、太皇山。广义指今辽、吉、黑三省东部和中朝东北部山地的总称,东北——西南走向,包括完达山、穆棱窝集岭、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等;狭义指今吉林东南部安图、抚松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三县间,并与朝鲜相邻之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700米。《金史·地理志》 上京路:“其山有长白。”大定十二年(1172)封山神为王,《金史·礼志八》:“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十二月,礼部、太常、学士院奏奉敕旨封兴国应灵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明昌四年(1193)复册为开天弘皇帝。《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长白山“在三万卫东北千余里,横亘千里。其颠有潭,周八十里,渊深莫测,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今长白山为吉林著名的旅游风景、自然保护区。

②即今山东邹平县西南会仙山。以山中云气长白,故名。隋大业七年(611)王薄起义,以此为根据地。《隋书·周法尚传》:“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举兵为盗,众十余万,保长白山。”


(1)古山名。又称白山、不咸山、太白山、从太山、徒太山。在今吉林省东部。金赵秉文有《长白山行》诗。参见“不咸山”,详“白山”。(2)今山名。(1)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部山地的总称。包括多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褶皱断层山脉和盆地、谷地,主要有东列的完达山、老爷岭和长白山主脉,中列的张广才岭及其东支威虎岭、龙岗山和西支老爷岭、吉林哈达岭,西列的大青山和大黑山等。《金史·地理志》会宁府会宁县(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有长白山”;《大明一统志》:“长白山,在故会宁府南六十里。横亘千里,高二百里。其巅有潭,周八十里,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东流为阿也苦河。”即此。长约 1300 余千米,宽约400千米。略呈纺锤形。主要高峰大部海拔 1000 米以上。山体由花岗岩、玄武岩、片麻岩构成,多火山遗迹。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中国重要林区,以产红松著称,美人松为特有树种。有东北虎、人参等珍贵动植物。辟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2)在山东省邹平县南,延伸章丘、淄博等市境内。东西走向。海拔826米。因山中云气长白得名。古称长在山,又称肖然山。山区物产丰富,矿产有铜。盛产干鲜果品、中草药、椿芽,生产建筑用石料。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起义,即以此为根据地。名胜古迹有隋末王薄农民起义故址——雕窝峪、黉堂岭、醴泉寺、唐碑、宋代范仲淹读书洞、明代唐李庵等。(3)岛屿名。舟山群岛属岛。在浙江省舟山市西北,南隔大猫洋和舟山岛相望。据传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汤和将军经此,见岛山形狭长,荒秃无木,取名长白山。岛以山名。面积9.5平方千米。北部丘陵起伏,多松树;南部多平地。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盐业。通船舶。


猜你喜欢

  • 小濮

    即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方舆纪要》卷34濮州临濮城:“或谓之小濮。蒙古忽必烈南侵,尝驻兵于小濮,即此。”

  • 角城县

    东晋义熙中置,为淮阳郡治。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魏书·高闾传》:高祖时, 闾上表云:“欲修渠通漕,路必由于泗口;泝淮而上,须经角城。淮阴大镇,舟船素畜……角城蕞尔,处在淮北,去淮

  • 铁骊设治局

    1915年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铁山包 (今黑龙江省铁力市)。1931年改为铁骊县。1915年置,治铁山包(今黑龙江铁力市铁力镇)。以唐渤海政权铁利府、辽铁骊部为名。1933年升铁骊县。

  • 式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当在今山东中部。东汉省。

  • ①一作、骀。殷周时后稷所封,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永安村。《诗经·大雅·生民》:“即有邰家室。”《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②春秋鲁地。在今山

  • 宜娘 (孃) 山

    在今贵州黄平县南。《清一统志·镇远府》: 宜娘山 “在黄平州南四里。《黔记》: 相传宋有宜娘者,营兵于此”。

  • 枝江镇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枝江县置,属松滋县。在今湖北枝江县南六里百里洲上。元祐元年(1086) 复为县。

  • 表氏县

    东汉改表是县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骆驼城。《后汉书·五行志》: 光和三年(180),“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倾,县易处,更筑城郭”。北周属建康郡。隋废。即

  • 慈胡

    即慈湖。在今安徽马鞍山市慈湖街道。《三国志·吴书·孙休传》 裴注引 《吴历》 曰: “白燕见于慈湖。”

  • 春秋国名。在今湖北宜城市西二十里。《左传》: 桓公十二年 (前700),“伐绞之役,楚师分涉于彭,罗人欲伐之”。又桓公十三年 (前699),“楚屈瑕伐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杜注:“罗,熊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