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斜
亦名陈陶斜、咸阳斜。在今陕西咸阳市东。《资治通鉴》:唐至德元载(756),房琯将兵复西京,至便桥,“遇贼将安守忠于咸阳之陈涛斜”。胡三省注曰:“其路斜出,故曰陈涛斜。”
又作陈陶斜、咸阳斜。“其路斜出,故曰陈涛斜”(《资治通鉴》胡注)。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资治通鉴》:唐兴元元年(784年)李晟讨朱泚,自东渭桥移军西上,与“李怀光会于咸阳西陈涛斜”,即此。
亦名陈陶斜、咸阳斜。在今陕西咸阳市东。《资治通鉴》:唐至德元载(756),房琯将兵复西京,至便桥,“遇贼将安守忠于咸阳之陈涛斜”。胡三省注曰:“其路斜出,故曰陈涛斜。”
又作陈陶斜、咸阳斜。“其路斜出,故曰陈涛斜”(《资治通鉴》胡注)。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资治通鉴》:唐兴元元年(784年)李晟讨朱泚,自东渭桥移军西上,与“李怀光会于咸阳西陈涛斜”,即此。
①在今河北万全县北三十里。地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遇风辄坠地。为北方一重险。《辽史·兴宗纪》: 重熙六年 (1037),“夏四月,猎野狐岭”。《元史· 太祖纪》: 太祖六年 (1211),“帝自将南伐
自今黑龙江佳木斯市至福利屯 (今集贤县)。长67公里。1944年动工修建,次年建成。
即今山东青州市南之南阳河。源出今山东青州市西南,东北流至城西,又东流入巨洋水。《水经·淄水注》:长沙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也。东北流径广县故城西, ……又东径东阳城东南,……又北屈径汉城阳景王刘章
清光绪年间置,即今新疆托里县东南庙儿沟镇。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80塔城厅: 庙儿驿“旧名乌图布拉克台”。
清置,属沭阳县。即今江苏新沂市东南高流镇。清时有县丞驻此。在江苏省新沂市东部偏北,东临沭阳县。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高流,人口4300。早年高、刘两姓迁此定居,得名高刘;后因地势
1934年改威信设治局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威信县。在云南省东北隅,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昭通市。面积1416平方千米。人口40万。辖2镇、9乡(含1苗族彝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扎西镇。清镇雄州
在今云南牟定县东南。《明一统志》卷86楚雄府:会基山“在定远县南四十里。高可三千仞,连亘数百里,有五十余峰,群山之脉皆起于此。上有会溪关”。
在今浙江衢县东南四十五里上板固村。明置柏固巡司于此。
即今四川渠县东北临巴镇。清同治 《渠县志》 卷4: 林坝场在 “县东三十里”。
即今吉林永吉县东北缸窑镇。《吉林乡土志》: “清雍正时,以该地土质可做陶器,故曾设陶厂。而厂内尤以制造大缸为著名产品。因名其地曰缸窑。”集镇名。在浙江省平阳县中部。属鹤溪镇。人口 1630。 村居缸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