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 吴起镇。11 月,中央决定撤销陕甘晋省,将陕甘边区扩建为陕甘省,省府驻甘泉县西北下寺湾。后迁鄜县套洞原及吴起镇。辖甘洛、鄜县、宜川、甘泉、肤施、中宜、华池、庆北八县。1936年4月将庆北并入华池县。1936年6月改为陕甘宁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 吴起镇。11 月,中央决定撤销陕甘晋省,将陕甘边区扩建为陕甘省,省府驻甘泉县西北下寺湾。后迁鄜县套洞原及吴起镇。辖甘洛、鄜县、宜川、甘泉、肤施、中宜、华池、庆北八县。1936年4月将庆北并入华池县。1936年6月改为陕甘宁省。
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克鲁伦河上源。《元朝秘史》 卷2: 古连勒古山 “那山里有桑沽儿河”。陈彬龢注: “克鲁连河下有桑沽儿河,即僧库尔河。”
即辉河。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西南之辉河。
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北邙山以南。高贵乡公曹髦为魏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正始五年(244) 封郯县高贵乡公。齐王废后,立为皇帝。《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纪》 载: 甘露五年 (260),“五月己丑,高贵乡
即今河南鄢陵县西南三十里只乐乡。明嘉靖《鄢陵县志》卷2《镇店》:“只乐店,在西营南保。”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华泾。元置巡司及太平仓芦子税课局于此。元贞年间黄道婆自崖州返乌泥泾,传授纺织技术,遂发展成为当时著名棉纺织手工业中心,至明中叶始趋衰落。古镇名。在今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东湾。地当乌泥
亦名烧锅甸子。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 (延寿镇)。因濒蚂蜒河得名。清光绪 《吉林通志》卷25: 宾州厅 “分防巡检署在玛蜒河,亦曰烧锅甸子。光绪六年建”。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长寿县。
底柱山三门之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北黄河三门峡水库中。《清一统志·陕州》 “底柱山” 条引 《陕州志》: “三门: 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有得脱。”底柱山“三门
①又作沽水。即今白河、潮白河,东循北运河入海。《汉书·地理志》 渔阳郡渔阳县: “沽水出塞外,东南至泉州入海。” 又 《水经·沽河》: “沽河从塞外来, 南过渔阳狐奴县北, 西南与㶟余水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澄江县境。三国蜀建兴三年 (225) 属建宁郡。南朝宋属晋宁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今云南省澄江县东南旧城。两汉属
又作皋埠市。即今浙江绍兴县东皋埠镇。清康熙 《会稽县志》 卷1 《市镇》: 皋部市 “在县东二十里”。乾隆 《绍兴府志》 作皋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