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 (隄)
隋大业元年 (605) 开通济渠,沿渠筑堤植柳,世谓之隋堤。《清 一统志·开封府二》:隋堤 “一名汴堤。隋大业元年筑,西通济水,南达淮泗,几千余里,绕堤植柳。明正统、景泰间重筑,镇以铁犀。亦名三里堤,以去府城三里也”。
隋大业元年 (605) 开通济渠,沿渠筑堤植柳,世谓之隋堤。《清 一统志·开封府二》:隋堤 “一名汴堤。隋大业元年筑,西通济水,南达淮泗,几千余里,绕堤植柳。明正统、景泰间重筑,镇以铁犀。亦名三里堤,以去府城三里也”。
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的城门,在今甘肃武威市。《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 建和年间,秃发傉檀袭姑臧,“耀兵于青阳门”,即此。
南宋绍兴三年 (1133) 改桂阳监置,治所在平阳县 (今湖南桂阳县)。《舆地纪胜》 卷61桂阳军: “以其在桂洞之南,故曰桂阳。” 辖境相当今湖南桂阳、蓝山、嘉禾、临武等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
明置,属龙门所。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三十里样田乡。《方舆纪要》 卷18龙门所: 样田堡 “旧名鸡田,民堡也。嘉靖三十七年始改为官堡”。即今河北省赤城县东南样田。原称鸡田,为民堡。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
①在今天津市海河西岸。清光绪《畿辅通志》卷76:“七里海在宁河西南宝坻县东南天津之东。《明实录》:七里海计二百二十五里,有荒地二万一千五百余顷。其西接塌定河,北承后海,后海之西北为鲫鱼淀,又北为香油淀
在今江苏淮安市 (淮城镇) 北。《清一统志·淮安府二》: 韩侯钓台 “在山阳县北,与漂母祠为邻”。
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即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东汉改为当涂县。
即苑川。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夏官营上堡子城。《晋书·乞伏国仁载记》: “司繁遂镇勇士川,甚有威惠。” 即此。古水名。即今甘肃省榆中县宛川河。以在汉勇士县境内,故名。又称苑川。西晋末鲜卑乞伏部迁居于此。十
①即今广东龙门县南之龙门河。《明史·地理志》龙门县:“南有龙门水,亦曰九淋水,流入东江。”②一名潜水。即今四川广元市东北浅溪河,注入嘉陵江。《史记·夏本纪》 引《括地志》:“潜水一名复水,今名龙门水,
①唐置,在今陕西太白县附近。②明置,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平川镇。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边防记》盐井卫:“禄马堡十里为绍兴堡, 又五里为平川驿, 五里为杭州堡。”
明置,属广宁左屯卫。在今辽宁凌海市南。《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年丰堡“在卫东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