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雒县

雒县

西汉高帝时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广汉市。《元和志》 卷31 雒县: “县南有雒水因以为名。”王莽改为吾雒。东汉复名雒县,为广汉郡治。初平中徙益州治此 (后徙治成都)。西晋泰始二年 (266) 为新都郡治,太康六年 (285) 复为广汉郡治。隋开皇三年 (583) 属益州,十八年(598) 改为绵竹县。大业初复为雒县,属蜀郡。唐武德初属益州,垂拱二年 (686) 为汉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德阳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汉州治。蒙古中统元年 (1260) 废入汉州。明玉珍复置,为汉州治。明洪武四年 (1371) 又废入汉州。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四川省广汉市北五里巷。属广汉郡。东汉为广汉郡治,兼设益州于此。东晋或南朝宋移治今市(雒城镇)。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绵竹县。大业初复旧名。唐后为汉州治。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废入汉州。


猜你喜欢

  • 兰嵯山

    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后汉书·袁尚传》:建安九年(204),曹操攻邺,袁尚救援,为操所败,“尚还走兰口”。注:“相州安阳县界有兰嵯山,与邺相近。盖兰山之口。”

  • 河桥

    ①战国秦建。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之间黄河上。《史记· 秦本纪》: 昭襄王五十年 (前257),“初作河桥”。《正义》: “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②西晋泰

  • 王杲镇

    金置,属历亭县。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三十里王杲铺。古镇名。金置,即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北王杲铺镇。《金史·地理志》:恩州历亭有王杲镇,即此。

  • 罗汉院遗址

    在今江苏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始建于唐咸通二年 (861)。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时改称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增建砖塔一对,东曰舍利塔,西曰功德舍利塔,高约33米,七级八面,仿木构楼阁式

  • 蚌湖镇

    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蚌湖村。《方舆纪要》卷77潜江县 “白洑驿” 条下,“蚌湖、芦洑头亦为巡警处。盖其地皆接通江、汉,盗贼易于出没”。民国置镇。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西北部。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1.8万

  • 宜沟驿

    即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四里宜沟镇。《方舆纪要》 卷49彰德府汤阴县 “伏道店” 条: “宜沟驿,县东五十里,为榻河递运所,皆往来必经之道。”

  • 段炉头集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段芦头镇。明嘉靖《南宫县志》 卷1市集: 段卢头集在 “县东南七十里”。

  • 丰豫门

    原名涌金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增筑杭城,改称丰豫门。为南宋临安城西门之一。明初复名涌金门。

  • 紫陀

    亦名子夺、解冻。即今西藏洛隆县驻地孜托。藏语意为锤形放牧地。清徐瀛 《西征日记》: 自洛龙宗七十里过铁塘,“又三十里至紫陀” 即此。

  • 台北县

    ①1895年日本占领后改淡水县为台北县, 其后又先后改设台北厅、台北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复设台北县,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北市。1947年迁治板桥镇(今台北县)。②1942年析东台县北部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