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府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雷州路置,属海北海南道。治所在海康县 (今广东雷州市)。次年属广东等处行中书省,九年 (1376) 属广东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湛江、遂溪、徐闻等市县地。清属广东省。1912年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雷州路置,治海康县(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湛江、雷州、遂溪、徐闻等市县地。1912年废。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雷州路置,属海北海南道。治所在海康县 (今广东雷州市)。次年属广东等处行中书省,九年 (1376) 属广东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湛江、遂溪、徐闻等市县地。清属广东省。1912年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雷州路置,治海康县(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湛江、雷州、遂溪、徐闻等市县地。1912年废。
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后汉书·马援传》: 建武十一年 (35),马援率师讨先零羌,羌人“拒浩亹隘。援与扬武将军马成击之”。
唐置,属太和县。在今江西泰和县东门外。唐置,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东门外。属太和县。
五代南唐保大末年改新和州置,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北宋开宝八年 (975) 改南平军。五代南唐保大末改新和州置,治当涂(今安徽当涂县)。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改名南平军。
在今台湾省苗栗县北。源于加里山,西北流至竹南镇南入台湾海峡。《清一统志·台湾府》:中港溪“在彰化县后垅溪之北,源发于合欢大山,西流至中港社西入海”。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回山下。唐元结作《阳华岩铭并序》,并于永泰二年(766)由江华县令瞿令问以三种字体刻于岩上。其序曰:“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南面峻秀,下有大岩,岩当阳端,故以阳华命之。
在今广东信宜县西南镇隆镇南一里。《旧唐书·地理志》 窦州: “取州界有罗窦洞为名。” 《资治通鉴》: 唐贞观五年 (631),“罗窦诸洞僚反”,高州总管冯盎帅部落二万讨之。《方舆纪要》 卷104信宜县
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五十里魏村牛王庙内。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大德七年(1303)毁于地震, 至治元年(1321)重建。明、清曾予修补。庙内现存廊庑、献亭、正殿、垛殿等。殿内供三王(牛王、马
一名文曲集。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北文曲乡。清乾隆《邓州志》卷5《集镇》:曲河店“即文曲集,在州西北三十里。有集”。
在今上海市闵行区南约二十四里。原名吴汇,后人取《滕王阁序》中“指吴会于云间”,改为吴会。《清一统志·松江府二》:吴会镇“元置邹城巡司于此,明裁”。
即今贵州荔波县。旧置土巡检。清乾隆二年 (1737) 荔波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