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草湖

青草湖

①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四十里,为武昌湖东半部。《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漳湖” 条下: 武昌湖 “又东十里为青草湖,相接者曰白上湖,会上流诸水,其涨弥天,又东北汇于漳湖,导流为埭沟河,达府西皖口入江”。

②亦名巴丘湖。在今湖南洞庭湖东南部。《水经·湘水注》: “湘水自汨罗口,西北径磊石山西,而北对青草湖,亦或谓之为青草山也。” 《初学记》 卷7引盛弘之 《荆州记》: “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湖南有青草山,因以为名。” 《方舆胜览》 卷29岳州: 青草湖 “一名巴丘湖。北洞庭,南潇湘,纳汨罗之水,自昔与洞庭并称”。


(1)古湖名。(1)在今安徽省望江县西北。东与白土湖相连,南通武昌湖。今湮废。(2)又称巴丘湖。在今湖南省洞庭湖东南部,为湘江所汇。一说因湖南省有青草山得名;一说冬春水涸,此湖先干,青草生焉,故名。《资治通鉴》: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围台城,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援军止于青草湖不进,即此。唐、宋时湖周二百六十五里,北有沙洲与洞庭湖相隔,水涨时则与洞庭湖相连,故杜甫《夜宿青草湖》诗有“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句。唐时亦称洞庭湖为青草湖,见《初学记》卷七地部下湖一《叙事》。(2)今湖名。在台湾省新竹县南。为拦截客雅溪而成的人工湖。丘陵环绕,中有小岛,湖形狭长弯曲。青山碧水,既具灌溉之利,亦为泛舟垂钓佳处。环湖附近有孔明庙、灵隐寺、法王寺、清泉寺、极乐殿、纳骨塔寺,尤以灵隐寺建筑占地较广,景物秀丽。游人到此,有置身杭州西湖之感。


猜你喜欢

  • 北绛县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置,属东雍州。治所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二十里北绛村。孝昌三年(527)属北绛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翼城县。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北绛。后

  • 闽山

    即今福建福州市西侧乌石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 “闽山去州一里二百步,周回四里。本名乌石山,天宝六载敕名闽山。”古山名。原名乌石山,唐天宝八载(749年)改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西南隅。与九

  • 罗韶县

    唐置,属汤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境。后废。

  • 浙江驿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白塔岭下钱塘江滨。明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 卷19: “浙江驿在龙山闸,洪武三年建。” 为官吏送往迎来之所。清乾隆中废。

  • 榜罗镇

    即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七十六里榜罗镇。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俄界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后,率领由红一、三军团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继续北上,迅速突破腊子口天险,到达通渭县榜罗镇。党中央根据陕北红军和陕北

  • 图埒哩山

    又作图勒里山。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图拉纳山脉。清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29: 图埒哩山 “国语 (满语),图埒哩,外面也。(黑龙江) 城东八百里”。

  • 浮图关

    亦作浮屠关、佛图关。即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西佛图关。因上有石佛像,故名。为重庆市西重要关隘。《元史·李进传》: 己未年 (1259) 八月,与宋军 “又战浮图关”。即此。

  • 谢阳

    即射阳。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水经· 比水注》: 比水 “又西南流,谢水注之……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谢阳侯”。杨守敬疏: “射、谢通用,射水即谢水,射阳即谢阳。”

  • 莱夷

    《尚书·禹贡》: “莱夷作牧。” 《汉书·地理志》 注: “师古曰: ‘莱山之夷,地宜畜牧。’”《春秋》: 宣公七年 (前602),“公会齐侯伐莱”。杜注:“莱国,今东莱黄县。” 黄县在今山东龙口市东

  • 折不拉

    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五十六里处。藏语意为影子山。是门隅西部通往不丹的交通要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