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韩村镇

韩村镇

①即今河北黄骅市。盛产盐,清设利国盐场。《清一统志·天津府二》: “利国场在韩村。”1938年于此设新海县,1945年改为黄骅县。

②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南韩村。清为韩村堡。


(1)在河北省赵县中北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韩村,人口 3760。1953年设乡,1958年并入南柏舍公社。1961年析置韩村公社,1983年复乡,1988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棉油、修配、织布、制砖等厂及冷库。藁赵公路经此。(2)在河北省永清县东北部、永定河南岸。面积91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韩村,人口3220。1953年设乡。1958年属曹家务公社,1959年属别古庄公社。1961年析建韩村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改镇。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以柳编业闻名。有电镀、修配等厂。廊霸公路经此。(3)在安徽省濉溪县南部偏西。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韩村,人口1.6万。因居民多韩姓得名。1958年成立韩村公社,1983年改设韩村乡,1986年改置镇。1992年小湖乡并入。产小麦、大豆、甘薯、棉花。有水泥预制件、磷肥、汽修、轮窑、针织、挂毯、建材等厂。童亭目煤矿设在境内。为濉溪县西南地区经济、交通重镇。濉蒙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逢龙城

    在今安徽潜山县北。《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 (韩) 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 即此。唐置皖城县于此。《寰宇记》 卷125怀宁县 “废皖城,唐武德五年大使王宏让析置,在古逢龙城内”。在今安徽省

  • 白霫部

    隋、唐铁勒十五部之一。在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蒙古国东方省东南。《新唐书·回鹘传》:“白霫居鲜卑故地,直京师东北五千里,与同罗、仆骨接。避薛延陀,保奥支水、冷陉山,南契丹,北乌罗浑,东靺鞨,西拔野

  • 新容县

    隋大业元年 (605) 置,为农州治。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三年(607) 为海阴郡治。后废。古县名。隋大业元年(605年)置,治今越南承天-顺化省广田县东。属海阴郡。后废。

  • 白鹿盐井

    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西宝源山下。《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白鹿“故老相传云:宝山咸泉,其地初属袁氏。一日出猎,见白鹿往来于上下,猎者逐之,鹿入洞不复见,因酌泉知味,意白鹿者,山灵发祥以示人也”。《

  • 广宁王部

    元代诸王封国,元太祖弟别里古台子孙世袭。受镇守太祖太斡耳朵的晋王节制。其后王封广宁王,主其国事。辖境跨今克鲁伦河中下游南北,北抵鄂嫩河,南与“按只台营地”即济南王部(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及其北蒙古

  • 宣德县

    ①隋大业五年 (609) 置,为西海郡治。治所在伏俟城 (今青海共和县西北石乃亥镇西北铁卜卡古城)。隋末废。②辽置,为德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岱海东北淤泥滩古城。金属大同府,大定八年 (1168)

  • 白马寨

    ①即今四川平武县西北白马藏族乡。《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白马寨在“府北三百里,番寨也。《志》云:白马番北通阶、文,西抵漳腊,其生番号黑人,延袤数百里。碉房不计,有名色可举者凡十八寨,多不过四五

  • 阁鸦洞

    俗名牛鼻子洞。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南。清康熙 《贵州通志》 卷6: “悬崖绝壁,下临阁鸦江。舟行洞中,深广不可测。登降以梯乃得上。昔蛮人尝保此以为障蔽。《滇记》: 由阁鸦至大定,洞凡三十有四,而阁鸦最险。

  • 迁阳镇

    俗名仙阳镇。北宋置,属浦城县。即今福建浦城县北四十里仙阳镇。古镇名。俗名仙阳镇。北宋置,即今福建省浦城县北仙阳镇。属浦城县。《元丰九域志》:建州浦城县有迁阳镇。南宋绍兴初废。参见“仙阳镇”。

  • 郭尔罗斯部

    科尔沁别部。博弟达喇第三子乌巴什(明译兀把赛) 号所部曰郭尔罗斯。其孙布木巴、固穆先后率部归附后金,分别编为札萨克旗,属哲里木盟。崇德元年 (1636) 以固穆所部置郭尔罗斯前旗,旗地在松花江下游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