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桥
即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二里颍桥回族镇。《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哥舒曜进兵讨李希烈,“曜至颍桥,遇大雨”。即此。北宋置镇。
在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颍桥回族镇。《资治通鉴》:唐建中四年(783年),哥舒曜讨李希烈,“至颍桥,遇大雨,还保襄城”。《元丰九域志》:(宋)襄城县有颍桥镇。
即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二里颍桥回族镇。《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哥舒曜进兵讨李希烈,“曜至颍桥,遇大雨”。即此。北宋置镇。
在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颍桥回族镇。《资治通鉴》:唐建中四年(783年),哥舒曜讨李希烈,“至颍桥,遇大雨,还保襄城”。《元丰九域志》:(宋)襄城县有颍桥镇。
即今河北霸州市西十五里岔河集乡。明嘉靖《霸州志·舆地志》 市廛有“汊河”。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霸州图:西有汊河集镇。集镇名。在河北省霸州市区西部。岔河集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3600。处蜈蚣河畔,
即今黑龙江省逊克县西南逊河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毕拉尔路鄂伦春协领驻此。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灵隐山下。西汉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东汉初省入余杭县。东汉末复置,属吴郡。迁治今杭州市。南朝梁太清三年 (549) 为临江郡治,寻废郡。南朝陈祯明元年 (587) 为
在今安徽太湖县南。《方舆纪要》 卷26太湖县: 思常河 “在县南三十里,与宿松县分界”。
隋开皇六年(586)改卫国县置,属魏州。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大业初属武阳郡。唐初属澶州。贞观初废。大历七年(772)复置,北宋皇祐元年(1049)废。四年(1052)复置,徙治今山东莘县西南观城镇
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北大塘乡。《清一统志·都匀府》:清平县有大塘哨。集镇名。在江西省余干县城西北部。大塘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5100。宋代汪姓建村于门前湖(俗称大塘)边得名。村北鄱阳湖盛产鲜鱼。有粮油加
在今湖北枝江县南。《方舆纪要》 卷78枝江县 “芦洲” 条下: “浰洲在县东二十里江中。……广十余里,民耕其上。”
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弥牟镇。《明史·朱燮元传》:万历年间,“石砫女土司秦良玉卒败贼(奢崇明)牛头镇,复新都”。《方舆纪要》卷67新都县:弥牟镇,“牛头即弥牟镇,音讹也”。集镇名。在山东省寿光市境西部。属
宋建,在今江苏句容县茅山积金峰下。宋建,在今江苏省句容市茅山积金峰下。有康熙御书“第八洞天”匾额,为江南道教胜地。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634)改为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