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仙阁
①亦名飞仙关、漏阁。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南五十里飞仙关镇。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4芦山县:“《志》云:芦山南十里三江渡,通天全六番,下注多功峡,入雅之平羌江。多功河上飞仙阁,为木栈道,即古漏阁也。”
②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唐杜甫《飞仙阁》诗云:“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豪。”《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石柜阁”条内:“县北四十里有飞仙阁,下浸碧潭,悬栈而行,若飞仙然。”
①亦名飞仙关、漏阁。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南五十里飞仙关镇。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4芦山县:“《志》云:芦山南十里三江渡,通天全六番,下注多功峡,入雅之平羌江。多功河上飞仙阁,为木栈道,即古漏阁也。”
②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唐杜甫《飞仙阁》诗云:“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豪。”《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石柜阁”条内:“县北四十里有飞仙阁,下浸碧潭,悬栈而行,若飞仙然。”
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南龙潭坝镇。清同治《涪州志》卷1:龙潭子在“治西南百二十里。诸溪水汇为黑潭,阴深可畏。相传龙窟其中,下流复潴潭二,旱久不涸,巨鱼见,则灾异生,北流合梨香溪”。龙潭坝以此名。
即今江西宜春市北三阳镇。明嘉靖《袁州府志》卷2:宜春县有三阳铺,“三阳桥,县北四十里”。
①唐乾元元年 (758) 改天保郡置,治所在定廉县 (今四川理县西北)。后又改名古州,其后复为保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西北地。北宋为羁縻州,属威州。政和四年 (1114) 改为祺州。②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在今塔吉克斯坦东南部霍罗格东北。《清一统志·喀什噶尔》:叶什勒库勒“在喀什噶尔西境外千里。副将军富德、参赞大臣阿里衮追击霍集占于此,降回众万二千人。旧对音为伊西洱库尔,地以水名。在阿喇楚勒西南二百里,
西汉置,属广平国。治所在今河北南部。东汉废。
①三国吴甘露元年 (265) 分零陵郡置。《元和志》 卷29: “以郡在营水之南,因为名。”寻废。东晋复置,治所在营浦县 (今湖南道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宁远等县地。南朝梁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
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二十五里。《汉书·高帝纪》: “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古山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秦末刘邦进军关中,经此。
在今广东连州市南。《水经·洭水注》:“洭水又东南流,峤水注之。水出都峤之溪,溪水下流历峡南出,是峡谓之贞女峡。峡西岸高岩名贞女山,山下际有石如人形,高七尺,状如女子,故名贞女峡。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
又名南方泉镇。即今江苏无锡市南三十里南泉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无锡县图: 南有坊前。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无锡县南有 “南坊前镇”。
亦名大宁寨。即今广西贺县东北大宁河西岸大宁镇。明置大宁寨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107贺县:大宁峒“在县东。其地有南乡六冲,连接湖广、广东,地遥山峻,易生戎心,防闲不易。今有大宁土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