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山
①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洮儿河上游南之老头山。《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有馒头山。同书 《营卫志》: 夏捺钵 “在黑山东北三百里” 吐儿山,近馒头山。薛映 《上虏中境界》: “临潢西北 (应作 ‘东北’) 二百余里号凉淀,在馒头山南,避暑之处。” 《武经总要·北蕃地理》: “踏弩河 (按: 即今洮儿河),在曼头山北。”
②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梁子湖滨。峻石峭立,潜伏水中,行船者视为畏途。清乾隆时立铁柱于上以为标志。
①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洮儿河上游南之老头山。《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有馒头山。同书 《营卫志》: 夏捺钵 “在黑山东北三百里” 吐儿山,近馒头山。薛映 《上虏中境界》: “临潢西北 (应作 ‘东北’) 二百余里号凉淀,在馒头山南,避暑之处。” 《武经总要·北蕃地理》: “踏弩河 (按: 即今洮儿河),在曼头山北。”
②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梁子湖滨。峻石峭立,潜伏水中,行船者视为畏途。清乾隆时立铁柱于上以为标志。
即今四川平武县。《明史·地理志》 龙安府平武县: 龙州 “洪武六年徙于青川所。二十二年又徙于盘龙坝箭楼山之麓,即今治也”。
即单马锡。今新加坡。《郑和航海图》 作淡马锡。
即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南清澜港。《方舆纪要》 卷105文昌县: 清澜港 “在县东南三十里。源出县东下场溪西,二处合流,至此与海潮相会而成港”。明置千户所于此。在今海南省文昌市清澜南。清于此设海口协把总防守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有“亦思马儿甘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二员”。其治所在今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境。
明置。即今贵州铜仁市西南鱿鱼铺乡。
北周宣政元年 (578) 置,属岷州。治所在和政县 (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保定元年(561) 废。北周置,治今甘肃省岷县东北。保定元年(561年)废。
在今山东章丘市治(明水镇),即绣江之源。《水经·济水注》:百脉水“出土鼓县故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寰宇记》卷19章丘县:“百脉水在县(指章丘县旧治)北十步,阔三丈。按晏谟《齐记
即今河南长垣县东北方里乡。明嘉靖《长垣县志》卷1《镇集》:“方里集,城东北三十五里。”集镇名。在河北省魏县城西南部。属北台头乡。人口 3320。以集市大得名。产小麦、玉米。有制砖厂。通公路。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81镇溪千户所 “阴隆江堡” 条下: 洞口堡 “隶辰溪卫,有官兵戍守”。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六十九里汝南埠镇。《清史稿·地理志》 汝宁府正阳县:“汝南埠,通判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