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镇
在今江苏江阴市南马镇,南与无锡市接界。其东南之南旸歧村为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故居,建有徐霞客纪念堂。
在陕西省神木县东南部、黄河西岸。面积141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马镇,人口2800。相传由于水运便利,唐代便形成集镇,且住有马姓大户,故名。1949年设马镇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7年改设镇。主产有谷子、玉米、高粱,并产红枣。通公路。
在今江苏江阴市南马镇,南与无锡市接界。其东南之南旸歧村为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故居,建有徐霞客纪念堂。
在陕西省神木县东南部、黄河西岸。面积141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马镇,人口2800。相传由于水运便利,唐代便形成集镇,且住有马姓大户,故名。1949年设马镇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7年改设镇。主产有谷子、玉米、高粱,并产红枣。通公路。
清咸丰十年 (1860) 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分掌北洋、南洋海防、关政及中外交涉事宜。北洋指山东以北沿海诸省,南洋指江苏以南沿海诸省。至民国年间罢南、北洋大臣之职,但习俗仍称南北
①即太湖山。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作“大湖山”。②一作太湖山。在今福建闽清县东。《方舆纪要》卷96闽清县:大湖山“在县东十里。山椒有湖,约半里许”。③在今湖北崇阳县南,与江西
即今河南濮阳县东北许村。《方舆纪要》卷16清丰县“主簿寨堡”条下:“县西南三十里有许村堡……皆有小城,周一里有奇,可以守御。”
一名挠沟。在今湖北襄樊市北。《南齐书·崔慧景传》: 北魏军围邓城,“慧景南出过闹沟,军人蹈藉,桥皆断坏,虏军夹路射之,军主傅法宪见杀,赴沟死者相枕。山阳取襖杖填沟,乘之得免”。《方舆纪要》 卷79襄阳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一百三十里。明、清置马驿于此。
即昭潭。在今湖南长沙市南昭山西湘江中。《水经·湘水注》: “湘水又北径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故言昭潭无底也。亦谓之湘州潭。”即“昭潭”。
即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市。《蒙兀儿史记·成吉思汗纪》:太祖十三年(1218),令降将曷思麦里传乃蛮主曲出律首级,“徇下乞思合儿、兀里羌、兀丹”。见“疏勒国”。
在今湖北孝昌县北。《舆地纪胜》 卷77德安府: 董城,“ 《旧经》云: 志阳县城本名董城。因孝子董黯得名”。《晋书·朱伺传》: 建兴中,朱伺潜军袭破陈声,“声东走,保董城”。即此。
即今陕西汉中市西北鸡头关。《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鸡头关“关口有大石,状如鸡头。自此入连云栈,最为险峻”。明置巡司于此。在今陕西省汉中市西北褒城北。因关口有大石,状如鸡头,故名。为交通要隘。明置巡检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新唐书·玄宗纪》:开元十四年(726),玄宗“猎于方秀川”,即此。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旧唐书·玄宗纪》:开元十四年(726年)“幸寿安之方秀川”,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