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堰
或称高加堰。简称高堰。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洪泽湖东北。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接盱眙县界,长九十里。东汉陈登始建。明永乐初陈瑄重筑。万历六年 (1578) 潘季驯再筑。《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高家堰”条称: “盖高堰者,黄、淮两河之关键也。”
又称高加堰、高堰。即今江苏省北部洪泽湖东堤。北起今淮安市武墩,南至盱眙县,全长九十里。相传东汉时陈登始筑。明代因洪泽湖水位升高,遂于永乐、万历间由陈瑄和潘季驯增筑,以阻湖水东泛。后又几经修治,为苏北里下河地区最重要的堤岸。
或称高加堰。简称高堰。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洪泽湖东北。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接盱眙县界,长九十里。东汉陈登始建。明永乐初陈瑄重筑。万历六年 (1578) 潘季驯再筑。《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高家堰”条称: “盖高堰者,黄、淮两河之关键也。”
又称高加堰、高堰。即今江苏省北部洪泽湖东堤。北起今淮安市武墩,南至盱眙县,全长九十里。相传东汉时陈登始筑。明代因洪泽湖水位升高,遂于永乐、万历间由陈瑄和潘季驯增筑,以阻湖水东泛。后又几经修治,为苏北里下河地区最重要的堤岸。
明永乐十年 (1412) 置,属镇沅府。治所在禄平寨,又作六谷寨 (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南五十一里河口)。清废。明永乐十年(1412年)置,治今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属镇沅府
在今湖南永州市南。唐柳宗元 《袁家渴记》: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处也。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
在今河南邓县北。北宋熙宁五年(1072),张商英言献议者请开穰县永国渠,引湍水灌溉民田。即此。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北。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张商英言献议者请开穰县永国渠,引湍水灌溉民田,即此。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凉风洞上。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1峨眉县: “首坡名解脱,从出山者释危就坦,至此而尽。……过此为华严寺。”
即今山东招远市之界河。《明史·地理志》 招远县: “东北有原疃河,北入海。”
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东北楚河南岸。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3伊犁西路: 和尔衮 “在吹郭勒下流南岸,东傍支河,西连沙碛”。
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南部。面积163.8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巨峰,人口1.2万。明洪武四年(1371年),以三面群峰环立,故名巨峰。嘉靖十三年(1534年)青州兵备道于此设寨,置兵守
在今安徽泗县东南。《水经·淮水注》:“(徐)陂水南流,绝蕲水,径历涧戍西。”即此。
北宋置,属清州。即今天津市静海县。金明昌四年 (1193) 改置靖海县。
明永乐十三年(1415)置,属演州府。治所在今越南中部义静省葵州县。宣德二年 (1427) 入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