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阳

高阳

①战国时燕邑。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县镇。《战国策·赵四》: “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 即此。

②即今河南杞县西南高阳镇。《史记·高祖纪》:沛公 “西过高阳”。《集解》 文颍曰: “聚邑名也。”《后汉书·蔡邕传》: 初平元年 (190),“封高阳乡侯”。《水经·睢水注》: 睢水 “又东径高阳故亭北”。又称高阳城。《魏书·地形志》 阳夏郡雍丘县: “有高阳城。” 《寰宇记》 卷1开封府雍邱县: “高阳城在县西南二十九里。颛顼高阳氏佐少昊有功受封此邑。”


(1)古邑名。战国燕邑,因在高河之阳,故名。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旧城。燕武成王时封宋国人荣蚠于此。西汉初置高阳县。(2)集镇名。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北部。属朱台镇。人口2650。为原高阳镇人民政府驻地。高阳城为南朝宋建,曾先后为侨置高阳郡、县治所。宋代分为南北高阳两村。以境内北魏所建高阳城遗址得名。乌河自东南入境,沿南界西流桓台县。主产小麦、玉米、蔬菜。有磷肥、农具、造纸、油毡、冶炼、海绵、毛纺品、无纺布、化工、豆制品等厂和铁矿、建筑安装公司。北高公路横贯镇境中部,召高公路纵贯南部。古迹有高阳故城遗址、金陵寺石佛造像。


猜你喜欢

  • 柏社镇

    北宋置,属德阳县。即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

  • 阳江

    ①即今广西桂林市西桃花江。《寰宇记》卷162临桂县:“阳江在县南二里。源出灵川县界思慕山下,东流百余里,渐胜舟楫,出郊郭之中,东流合于桂江。”②即今四川岷江支流大渡河。《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阳江

  • 上党郡

    ①战国韩置,秦、汉治所在长子县(今山西长子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长治、晋城、和顺、左权、榆社、武乡、沁县、沁源、沁水、襄垣、黎城、安泽、屯留、潞城、长子、壶关、平顺、高平、陵川、阳城等县市地。东汉末

  • 蒲昌海

    又名盐泽、泑泽。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汉书·西域传》: “其河有两原: 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古湖

  • 铜山监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五十里广福镇 (旧名铜山寺)。《新唐书· 地理志》 梓州铜山县: “南可象山,西北私镕山,皆产铜,贞观二十三年置铸钱官。”上元三年 (67

  • 枝江侯国

    东汉改枝江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三国魏复为枝江县。

  • 新安堡

    明置,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石城镇。明《辽东志》 卷3: 新安堡 “官军四百五十二员名,堡土山势临境,石岭儿、梁家峪可按伏”。

  • 归德镇

    金置,属长清县。即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归德镇。(1)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部、黄河东岸。面积148.8平方千米。人口8万。镇人民政府驻归德,人口 4000。唐初高氏建村,以村中地形似乌龟背,名龟背庄;后拟

  • 固安县

    ①北魏改故安县置,属范阳郡。治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西贯城。北齐废。②隋开皇九年 (589) 置,属幽州。治所即今河北固安县。《寰宇记》 卷70涿州固安县: “取汉故安县以为名。” 唐属幽州,大历四年 (

  • 天际岭

    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1连州:天际岭“在州西北十五里。一名昆湖山, 以下瞰昆湖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