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关
五代周显德六年 (959) 置,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宋史·地理志》: 顺安军“本瀛州高阳关砦”。庆历八年 (1048) 于此置高阳关路安抚使,统瀛、漠、雄、贝、冀、沧、承、静、保定、乾宁十州军,为控扼要地。金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改关南置,即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旧城。地接辽境,为当时边防军事重镇。《续资治通鉴长编》: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南侵,“诏高阳关都部署周莹等会兵境上,以备戎寇”,即此。金废。
五代周显德六年 (959) 置,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宋史·地理志》: 顺安军“本瀛州高阳关砦”。庆历八年 (1048) 于此置高阳关路安抚使,统瀛、漠、雄、贝、冀、沧、承、静、保定、乾宁十州军,为控扼要地。金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改关南置,即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旧城。地接辽境,为当时边防军事重镇。《续资治通鉴长编》: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南侵,“诏高阳关都部署周莹等会兵境上,以备戎寇”,即此。金废。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于罗雄部置,属曲靖路。治所在今云南罗平县南二十五里阿邦村北。至正二十三年 (1363) 迁治县北十二里旧州东。明代属曲靖府,万历十五年 (1587) 改罗平州。元至元十三年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朱鸢县 (今越南海兴省快州附近)。贞观元年 (627) 废。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朱鸢县(今越南兴安省快州附近)。贞观元年(627年)废。
1947年晋察冀边区改邢台市置,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城区。1953年复置邢台市。
在今广西北流市西。明于此置巡司。后废。
即今广东饶平县东南柘林镇。《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饶平县: 柘林寨 “在县南大尖峰西南。有柘林澳,西北去府城百三十里,置寨于此,为戍守要地。《海防考》,柘林波连南澳,跨闽粤之交,海寇恒窥伺于此,往来
在今云南广南县城西十五里。《清一统志·广南府》 引 《云南通志》: “龙读陇。其城险固,后有高山壁立,石城险峻,凭高临下,城中每恃为声援。”
在今江苏仪征市东北十里。《宋书·沈庆之传》: 大明三年 (459),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沈庆之 “率众讨之,至欧阳”,即此。
①又名常山关、鸿上关、鸿山关、鸱塞。在今河北唐县西北 一百十里倒马关乡。倒马关又与居唐、紫荆关合称内三关。《水经·滱水注》: “滱水又东径倒马关,关山险隘,最为深峭势均。诗人高冈之病良马,傅险之困行轩
一名太庙山。在今浙江临安县城东北。《元丰九域志》卷5:杭州临安县有“安国山”。《清一统志·杭州府一》:安国山“为县治主山,钱镠建城于此”。山南麓有吴越武肃王钱镠墓。
即多奉县。唐置,属羁縻琳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都为多之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