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村隘
在今广东饶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3潮州府饶平县: 鱼村隘 “在县 (今三饶镇) 东南。相近又有小榕隘”。
在今广东饶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3潮州府饶平县: 鱼村隘 “在县 (今三饶镇) 东南。相近又有小榕隘”。
唐永徽五年 (654) 以处月部置,属北庭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后废。
①南朝宋元嘉中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或鹤山市境。隋平陈,废入平兴县。②五代晋天福三年 (938) 吴越分嘉兴县置,属秀州。治所在义和市 (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崇福镇)。《寰宇记》 卷95
西晋置,属酒泉郡。治所即今甘肃玉门市东北骍马城。《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81后凉录: 吕光太安二年 (387),“率步骑二万攻酒泉,克之,进次凉兴。穆引师东还,路中众散,穆单骑奔骍马,骍马令郭文斩首送之
在今内蒙古鄂温克自治旗南境外兴安岭南段。《新唐书·室韦传》:“每溽夏,西保貣勃、次对二山。山多草木鸟兽,然苦飞蚊,则巢居以避。”即“欠对山”。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昌邑县南部析置,治饮马村 (今山东昌邑市南饮马镇)。1956年撤销,并入昌邑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昌邑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名。治北孟,1949年迁饮马村(今
亦名婆娑山。在今四川乐至县南。 《元和志》卷33普慈县:“婆娑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其山绵亘数百里。”有大、小婆娑山之分。《寰宇记》卷87乐至县:“大婆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小婆娑山在县北三十里。”《方舆
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阿沟。 前凉张骏部将张植击败焉耆王龙熙于此。《晋书·四夷传·焉耆国》: 张骏遣沙州刺史杨宣率众疆理西域,龙熙 “率众先要之于遮留谷”。即此。
①在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十三里。《水经·浊漳水注》:“尧水自西山东北流。径尧庙北,又东径长子县故城南,……其水东北流入漳水。”②即古蕤水,亦即今山东之尧河。《水经·巨洋水注》:尧水“出剧县南角崩山,即故义
即同江口。又名通江口。即今辽宁昌图县西南四十五里通江口乡。为水陆交通枢纽。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按中日北京条约,开为商埠。
清宣统元年(1909)置,属川滇边务大臣。治所在登科府(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镇(旧邓柯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地区及西藏昌都地区东部地。1913年改为边西道。